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飞扬
云飞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15
  • 关注人气:7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随江水水从心  

(2011-06-11 09:47:47)
标签:

上善如水

老子

岳阳楼

都江堰

李冰

分类: 散文

心随江水水从心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尚水的话还在耳边萦绕的时候,此时的“水”却正被华夏大地聚焦得无以复加,可能何时也未似今日令人如此纠结。

不因水患,只因患水。长江流域一直是水乡泽国之地,波涛浩淼之所,江河密布,湖泊澹澹。丰水季只恐水患,何有患水之说?然天地斗转星移,今日之水流,也多已惨淡经营,满目疮痍。

君不见波撼岳阳城的景象,只能存放在记忆的深处。当四大名楼岳阳楼孤独地矗立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曾经的临水而居,涛声阵阵,现如今可能是虫鸣草丛间,逐鹿望平川了。看着岳阳楼清瘦的剪影,人们心中的泪滴是无法聚集起万顷澄澈,任其凭湖临风。

当诗意的景致无法找寻的时候,那些意蕴美妙的古诗句还能在记忆里复制吗?于是,人们的怀想才会如此惨烈而急切。毛老人家一句豪放的“高峡出平湖”,也许仅仅是诗人情怀的偶得臆想,却被后人刻舟求剑般地在地球上,生硬地附和了起来,三峡大坝的高调出炉,让自然界的和谐,瞬间开始倾斜。“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如今长江中下游水断干裂的窘状,何止是心碎?

还是先哲老子,“道法自然”的呼唤,也未能警醒后人匆忙的脚步。缘水,我想起了蜀地都江堰来,想起了李冰父子,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因势利导,营造了鸿篇巨制般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泽被了幸福指数颇高的“天府之国”。

心随江水水从心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入口广场

心随江水水从心                   南桥以观,从宝瓶口分治而来的河水温顺乖巧,清澈见绿

    二千多年前的先人,导桀骜不驯的岷江之水,在大堰之地,顺势而为,合理分流,形成波平澜安的和谐之势,走的就是尊崇自然之水的秉性,真正做到了“心”“水”际会。

不信?试看都江堰的三重构造,层层分解软化,扼守住了汹涌的岷江之水。一座鱼嘴分水堤,是水利工程体系的先锋军,溯流屹立,首当其冲,横刀立马在那,无所畏惧。一座飞沙堰,诠释了都江堰的核心要义——“深淘滩,低作堰”, 飞沙堰为一条人字堤,合理地进行着泄洪排沙功效。一处宝瓶口,成了水利系统里的引水口,“旱则引水侵润,雨则堵塞水门”,离堆引流灌沃野,成就了川西平原富足的文明滥觞。

心随江水水从心        都江堰的先锋部队,“鱼嘴”笑傲桀骜不驯的岷江,毫无惧色,大有一夫当关之势

心随江水水从心          “鱼嘴”处的竹笼卵石人工模型,可见都江堰的水底景观,和人民的聪明才智

心随江水水从心                   宝瓶口引水口,离堆分流而治,引灌着川西平原沃野千里
心随江水水从心       
正在修葺的建筑,尚是汶川地震后损毁的,有的重建,有的加固,但都江堰巍然屹立

    当上世纪的诗人邓拓先生参观都江堰时,兴笔所至,赋诗云:“宝瓶灌溉胜春霖,天府都安直到今。六字诀传千百载,心随江水水从心。”

都江堰将“天人合一”理念真正做到了极致。“心随江水”,遵从自然之道,顺水而为,顺应自然;“水从心”,在尊崇自然法则的前提下,科学地驾驭自然,物为我用,水为我利。

当我踏上这片神奇的空间时,沿着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一路走来,辗转流连其间,看着清澈渗绿的河水在这里温顺地流淌,揣摩着她的心思和时时吐露的芬芳,我动容于二王庙下的香炉袅袅,我侧目着玉垒山崖的云蒸雾绕,人类的慧智玄机重重。

虽然这里还饱受着汶川地震后的伤痛,脚手架处处映现在我的眼帘,但我已叹服先人的一份智慧,崇尚自然的一颗慧心。这让我感触于时空的转换,也与她静思面谈了良久……对自然的敬重和恰如其“势”的把握,循法自然的内在心绪,是不去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的。

当年的李冰父子的眼眸,清澈得如一面镜子,鲜活地照映出“心随江水水从心”的影像来。

古人如此,今人何堪?

 

心随江水水从心

                        都江堰的主要人文景观——敬奉李冰父子的二王庙景区

心随江水水从心                      安澜桥——见证着都江堰水利工程保境富民的壮举,水澜心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