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城三味之二•外一篇——磁器口

(2011-06-04 13:59:36)
标签:

古镇

龙隐镇

磁器口

陈麻花

周庄

青石板

休闲

分类: 散记

山城三味之二•外一篇——磁器口
    在山城所呆时日无多,其实在心际留痕颇深的当属磁器口了,浅显的意识里,便认为山城休闲最好去处应是磁器口古镇。古镇被搁置在上篇《兜兜里的休闲》之外,事出有因,皆归于此。

生活寡趣的我,骨子里却喜欢品尝行走的滋味。流连在路上,不仅有风景作伴,连思维也瞬间被激活,甚至套用一句——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了。每次当我行走在路上,那份感觉,便多如朱自清笔下的这种超然心境。

当你徜徉在磁器口古镇的时候,千年古镇的氤氲氛围,厚实地包裹着你。不是厚重,而是着实的轻松和休闲,一份随性的美处处钻入你的眼帘,时时激灵一下你平复的思绪。小小的惊艳,会让你的心潭激起层层涟漪。

进入古镇的时候,已近日午,留给古镇的时间所剩并不多。这种走马观花的游玩,是最令人不爽的,心好似拴了个“牛绳”,被牵着走,身不由己的无奈,连心境也被糟蹋了。

山城三味之二•外一篇——磁器口
   于是从大门入境的正道,被丢弃在了一边。几个人只好沿着长江岸堤的后侧入口鱼贯而入。入口临江,为开阔的外滩,改造成一繁华热闹的码头,江面上停泊着休闲游轮,吃喝玩乐尽显其表。平阔的地方方桌连阵,多为竹制的藤椅环绕,华盖云伞可遮风避雨。稍远的沙石滩涂上也是桌椅长蛇阵,尽情释放着山城无处不休闲的意味。

入口广场上中老年人的健身舞还在继续着,显然是意犹未尽的洒脱。舞姿不见得有多行云流水,但开合之间,无疑不彰显着一份活力。这种休闲式的运动健身,我是羡慕的,身体的活络,内心的松弛,也许是山城人休闲情景里最本真的吧?

山城三味之二•外一篇——磁器口    山城三味之二•外一篇——磁器口

 

关乎千年古镇的历史和过往,在网上随便百度一下,便林林总总的,我不想画蛇添足。只是当我的脚步轻轻踏在古镇青石板上时,历史的足音依稀回响。虽然两侧翻新的建筑比比皆是,也比印象里高大气派得多,甚至还有点奢华,但依然掺杂有成片低矮的瓦当房舍。屋面的波荡瓦块,墨色凝重,有的早已破损下陷,被压弯的弧线屋脊也有杂草侵染,透亮着一份浅浅的绿色。幽深的瓦当悠然地诉说着古镇的历史,是不是这深藏其间的某一片小瓦当,已是身负千年的历史了呢?

只是古镇的局部被大面积的施工围栏给割裂了开来,那拆去的又是怎样过往的繁华?古镇的幽怨不在其旧,实在于新。不知改造者的良苦用心能否沿袭古镇的历史脉络?

山城三味之二•外一篇——磁器口
    唯有古镇的青石板是厚实坚毅的,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纵然两旁的房舍在做着辞旧迎新的“勾当”,变换着时代的颜色。青石板的龙脉,还在醒目地向每一位过客展示着自己不变的情怀,昭示这里曾经是云集巴蜀,万象宠爱的龙隐镇,过有的辉煌踏实地写在石板的每一条划痕里,甚至刻在了石板的缝隙深处。

唯此,才从青石板的心间,读出古镇的由来,因瓷器活的盛行而易名的龙隐镇,虽然隐退了身影,却将一颗千古不变的心留在了这时空转换的古镇。

这才是我真正喜欢的味道。它不似成都锦里的精致,每一个店面都有独到的设计和装潢,每一个摊铺都有一个雅致的名头,每一条小巷都那般整齐划一。它更不像苏州周庄的繁华,一弯摇橹也是镀满了金钱的光彩,一水清波也是金光闪闪的炫目,满街的蹄髈更是油光铮亮。

山城三味之二•外一篇——磁器口
山城三味之二•外一篇——磁器口
    虽然如今的磁器口古镇,新旧掺杂,鱼龙混珠,但这里依然是山城休闲意味最为出彩的缩影。不起眼的店铺,有着一间间的老街陈麻花金字招牌,蔚为壮观的排队人潮,是古镇的一大风景,名头响的,叫卖吆喝闪耀的,排的队伍见首不见尾的也属正常。这里的吆喝,是看客的胃最为得意的时刻,你可以尽情地品尝递过来的样品,让你辗转流连之间品个够,吃个饱,是不是很省饭钱呢?

吃永远是古镇的主旋律。古镇有“三宝”,毛血旺、豆腐皮和椒盐花生,让你的胃室洞开;让猛张飞来镇守店铺,你说这“张飞牛肉”招牌,能不叫好吗?只是我不是一个好的吃客,这里的山城特色饮食,比比皆是,却无法一一道来。

喝,自然跑不离茶馆了。这里的茶馆颇富老街特色,书场茶馆可听抑扬顿挫的评书,曲艺茶馆可看川剧繁复瞬间的变脸绝技,当然最多的应是平民式茶馆,有悠闲雅致的,但多为喧闹的行吟之所,巴蜀人家摆龙门阵功夫何曾了得,在茶馆应是可览此风景的。让我徒叹的是,没有这多余的闲暇时光啊。

山城三味之二•外一篇——磁器口
山城三味之二•外一篇——磁器口
山城三味之二•外一篇——磁器口

 

玩乐于此,我看到了浮名三国的草船借箭;看到了有点文化意味的百家姓博物馆(具体名字忘了),能让你流连其间,长点姓氏的分解起源;我也看到路旁坐在小板凳上的三两个老阿婆,身穿本地民俗味道的深色服饰,布满皱纹的脸,充满了慈祥,面前放置个简易的簸箕小摊,上有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羽毛毽子,招摇着路人的眼。便上前一探究竟,原来老人家多是八九十岁的高龄了,依在谋一份生活的殷实,但她们的表情却是那般淡定而平和,倒是让我羡慕她们对生活的那份自得与怡情。随挑了两个毽子,带给小孩,去感受运动的快乐。

磁器口古镇真的不虚是吃客的天堂,饮者休憩的港湾,休闲者的乐园。这样的所在,也让我的文字有点长长的慵懒,只是倦了来博看客的眼,是吧?

可是我无意去对您说声抱歉,毕竟千年的历史足音,能感受一次,已属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种植一颗童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