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三味之二•外一篇——磁器口
标签:
古镇龙隐镇磁器口陈麻花周庄青石板休闲 |
分类: 散记 |

生活寡趣的我,骨子里却喜欢品尝行走的滋味。流连在路上,不仅有风景作伴,连思维也瞬间被激活,甚至套用一句——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了。每次当我行走在路上,那份感觉,便多如朱自清笔下的这种超然心境。
当你徜徉在磁器口古镇的时候,千年古镇的氤氲氛围,厚实地包裹着你。不是厚重,而是着实的轻松和休闲,一份随性的美处处钻入你的眼帘,时时激灵一下你平复的思绪。小小的惊艳,会让你的心潭激起层层涟漪。
进入古镇的时候,已近日午,留给古镇的时间所剩并不多。这种走马观花的游玩,是最令人不爽的,心好似拴了个“牛绳”,被牵着走,身不由己的无奈,连心境也被糟蹋了。

入口广场上中老年人的健身舞还在继续着,显然是意犹未尽的洒脱。舞姿不见得有多行云流水,但开合之间,无疑不彰显着一份活力。这种休闲式的运动健身,我是羡慕的,身体的活络,内心的松弛,也许是山城人休闲情景里最本真的吧?
关乎千年古镇的历史和过往,在网上随便百度一下,便林林总总的,我不想画蛇添足。只是当我的脚步轻轻踏在古镇青石板上时,历史的足音依稀回响。虽然两侧翻新的建筑比比皆是,也比印象里高大气派得多,甚至还有点奢华,但依然掺杂有成片低矮的瓦当房舍。屋面的波荡瓦块,墨色凝重,有的早已破损下陷,被压弯的弧线屋脊也有杂草侵染,透亮着一份浅浅的绿色。幽深的瓦当悠然地诉说着古镇的历史,是不是这深藏其间的某一片小瓦当,已是身负千年的历史了呢?
只是古镇的局部被大面积的施工围栏给割裂了开来,那拆去的又是怎样过往的繁华?古镇的幽怨不在其旧,实在于新。不知改造者的良苦用心能否沿袭古镇的历史脉络?

唯此,才从青石板的心间,读出古镇的由来,因瓷器活的盛行而易名的龙隐镇,虽然隐退了身影,却将一颗千古不变的心留在了这时空转换的古镇。
这才是我真正喜欢的味道。它不似成都锦里的精致,每一个店面都有独到的设计和装潢,每一个摊铺都有一个雅致的名头,每一条小巷都那般整齐划一。它更不像苏州周庄的繁华,一弯摇橹也是镀满了金钱的光彩,一水清波也是金光闪闪的炫目,满街的蹄髈更是油光铮亮。


吃永远是古镇的主旋律。古镇有“三宝”,毛血旺、豆腐皮和椒盐花生,让你的胃室洞开;让猛张飞来镇守店铺,你说这“张飞牛肉”招牌,能不叫好吗?只是我不是一个好的吃客,这里的山城特色饮食,比比皆是,却无法一一道来。
喝,自然跑不离茶馆了。这里的茶馆颇富老街特色,书场茶馆可听抑扬顿挫的评书,曲艺茶馆可看川剧繁复瞬间的变脸绝技,当然最多的应是平民式茶馆,有悠闲雅致的,但多为喧闹的行吟之所,巴蜀人家摆龙门阵功夫何曾了得,在茶馆应是可览此风景的。让我徒叹的是,没有这多余的闲暇时光啊。
玩乐于此,我看到了浮名三国的草船借箭;看到了有点文化意味的百家姓博物馆(具体名字忘了),能让你流连其间,长点姓氏的分解起源;我也看到路旁坐在小板凳上的三两个老阿婆,身穿本地民俗味道的深色服饰,布满皱纹的脸,充满了慈祥,面前放置个简易的簸箕小摊,上有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羽毛毽子,招摇着路人的眼。便上前一探究竟,原来老人家多是八九十岁的高龄了,依在谋一份生活的殷实,但她们的表情却是那般淡定而平和,倒是让我羡慕她们对生活的那份自得与怡情。随挑了两个毽子,带给小孩,去感受运动的快乐。
磁器口古镇真的不虚是吃客的天堂,饮者休憩的港湾,休闲者的乐园。这样的所在,也让我的文字有点长长的慵懒,只是倦了来博看客的眼,是吧?
可是我无意去对您说声抱歉,毕竟千年的历史足音,能感受一次,已属惬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