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后的儿子每天放学后的都有了一项固定工作——做作业。每次问儿子留了哪些作业,儿子都说得头头是道,我也就没多心,还屡屡为儿子的作业记得好沾沾自喜,因为听好几位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记不住老师留什么作业,每次问,回答都是俩字——没留。昨晚刚好有事打电话给老师,顺便问问作业到底留了什么,结果老师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儿子记得作业原来竟是错误百出,不过,毕竟是上学伊始,东西学到手就好,作业的事慢慢来吧。
由儿子的作业想到了自己小学时的情景,感觉那时孩子的闲暇时间比现在的孩子多得多,平时除了上课就是满村子跑着疯玩儿,最后把作业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结果上课时,只好被老师请出教室,在门口站岗。课本中的作业我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有几项作业却仍记忆犹新,每每当故事讲给儿子听。也许这些特殊的“作业”能够勾起那代人的某些回忆:
一、
搓泥球。我刚上小学时,村里没有自来水,大家还都从水井里打水吃。不久听说要打井安自来水了,大家都异常兴奋。但是自来水井里需要做一个特殊的过滤层,于是老师给每个小学生安排了一项作业,回家搓泥球,不能用一般的土,必须得用粘土,根据班级高低不同搓的数量也不同,一般在几百个,大小要象葡萄。接下来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忙着推着小推车去村子边一个专产粘土的大坑里取土,回家搓球,晾干。那一阵儿,村里每个小孩子都忙着并快乐着。
二、
收集老鼠尾巴。布置这项作业可能是响应当时的“除四害”号召吧。老师们隔一段时间就会要求学生们上交老鼠尾巴若干条(一般不超过10条)。对于村儿里的孩子们来说,这项任务也不是什么难事,尤其在秋天粮食丰收的季节里,傍晚孩子们跟大人一块儿到地里下几个捕鼠夹子,第二天多多少少都会有收获。在清理粮囤时,囤底儿捉一两窝老鼠更是手到擒来。记得那时,母亲还用会碗做捕鼠器捉屋子里的小老鼠,方法是取一大一小俩碗,小碗倒扣,用碗边沿儿压住一粒花生米,再把大碗边沿儿扣在花生米正上方小碗接近碗底的位置上,小老鼠如果来偷吃花生米,俩碗就会失去平衡,大碗滑下来刚好把老鼠扣在大碗底下。用这个方法,我们还真捉住了不少偷吃贼。
三、
催缴公粮。这项作业带有浓重的时代特色,不知道是哪个“聪明人”想出来的办法。到了缴公粮的时候,老师就会让学生们全部回家,谁有缴公粮的条子,才能回校上课。不得不说,这个法子还是比较灵的。
四、
收集树种、指甲、蝉蜕等。树种实际是指槐树的豆荚和榆树的榆钱,这项作业一般是秋假(那时农村的学校不放暑假,而是放麦假和秋假,顾名思义,就是麦收和秋收时放的假)时留,假期结束归校时每人需交若干斤种子,据说是为搞绿化培植树苗用的。收集指甲、蝉蜕,据说是用来做药材的,都不限量,有多少算多少。这几项作业还是比较受小孩子欢迎的,起码有了跑出去疯玩儿的正当理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