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听明白了吗?

(2024-01-11 14:38:1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听明白了吗?
      前两天看鲁迅全集,看到了这句话:非其鬼而祭之,谄也。看到的时候理解不深,就上网查查来历,原话是这样说的: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出自《论语》的“为政第二”篇。
    在中国古代,祭祀与战争属于国家的等一等大事。《左传》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把祭祀与战争相提并论,可见古人对于祭祀祖先与神是多么的重视。
     孔子的话翻译成现代话就是“祭祀不该自己祭祀的鬼神,那是献媚;见到合乎正义的事而不做,那是没有勇气。

      在孔子看来,人在行事的时候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不该作为时“乱作为”,一种是“当为不为”,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是应该避免的。尤其是手握大权的官员,对这两种错误倾向要保持高度警惕,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阐述这个观点,孔子结合了具体的情况,以“祭祀非鬼”和“知义不为”为例加以说明。“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意思是说,不是自己的先祖而去祭祀。作为古代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祭祀是国家和民众的头等大事,而祭祀,依礼应当祭祀自己的祖先和信奉的神灵。放着自己的祖先不祭,而去祭祀别人的祖先,肯定是为了向别人献媚,这就是该做的事不做,却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而“见义勇为”是一种美德,也是君子的义务,如果“见义不为”,便是放弃道义和职责,成为不仁不义之人。
       从孔子的本意来看,这话应该是说给执政者听的。因为普通人胡乱作为与当为不为,只会对自己和周围有限的人产生影响,而执政者一旦行为失当,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譬如,当政者“所祭非鬼”,可能引起信仰混乱。
      前些年共和国缔造者的各种纪念日,极少有报道。可到了孙中山先生纪念日却有不少活动,实在让人觉得有些不能理解。今年终于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