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晋商四大家族

晚清晋商四大家族
晋商票号的没落源于清政府的软弱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英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方要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折合白银要1000多万两。英国要求三年之内交清,单第一年就要几百万两,然而户部根本没有这么多钱,然而,富可敌国汇通天下的晋商可以一次性替清政府偿还了1000多万两白银的债务。可悲的是,《南京条约》只是中国近代黑暗历史的开端,随着西方列强的强取豪夺,清政府不停的签订赔款和半殖民地条约,富可敌国的晋商也被清政府无止境的索取所榨干,随后晋商票号逐步消失在历史舞台。是晚清末年替清政府偿还债务的晚清晋商四大家族。
晚清晋商四大家族——山西祁县乔家
祁县乔家,是晋商中靠勤劳诚信,白手起家的典型。乔家始祖乔贵发白手起家创立广盛公,后改为复盛公。复盛公是当时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雄厚的商号,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此外,乔家涉足票号也,开设了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发展到清末,乔家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字号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多万两,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总资产达千万两以上。
乔家大院始建于1755年,是山西商人乔致庸家族的宅院,由在中堂、德兴堂、宁守堂、保元堂、乔家花园“四堂一园”组成,总占地面积2.56万平方米,共有18个大院,41个小院,731间房屋。乔家大院布局工整,华贵威严,屋檐、门窗、栏杆、台阶等处处雕工精巧,极其讲究细节,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民间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等上百部影视剧在此拍摄,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数百万人次。
晚清晋商四大家族——山西榆次常家
榆次的常家,在晋商中以外贸称著。据“山西外贸志”载:“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众多的山西商号中,经营最长,历史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从乾隆时从事此项贸易开始,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朝,沿袭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堪称为清代山西的外贸世家。
建筑是最客观、最普遍、最直接的历史存在,常家庄园不仅忠实地记录了常家的风雨历程,也传递着主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悦心、可咏叹”的精神追求。虽然现在常家庄园的面积不到当年的四分之一,仍可让我们感受到常家昔日的雄风和不同凡响的儒雅。常家最大的特点不在于大,而在高雅的文化品位,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南北风格之大成,融院落园林于一体的特色。因而,无论规模,还是建筑艺术,常家庄园都堪称是中华民居之典范。步入常家庄园就像翻开一本无声的史书,向人们诉说着常家往昔的荣衰。
晚清晋商四大家族——山西太谷曹家
太谷曹家是明、清之际声势显赫的晋商巨富。最盛时在清道光、咸丰时期,曹家的商号遍及半个中国,国外发展到莫斯科。经营项目有银钱业、绸缎、布匹、呢绒、颜料、药材、皮毛、杂货、洋货、酿酒、粮店等等,雇员达37000余人,总资本达1000余万两。
年05月25日,曹家大院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晚清晋商四大家族——山西祁县渠家
祁帮商人是我国清代商界一支劲旅,而渠氏是祁帮商人中资财最大的一户,他们的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据《清稗类钞》载,渠氏资产为三四百万银两。最盛时为光绪年间,1902年,渠家“百川通”每股分红达两万多两白银。
中国的历史就像一面魔镜,时刻提醒着中国人去审视自己的行为,每个国民都是社会的一部分,百年的近代屈辱黑暗史让我们知道,任凭你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也抵挡不住国家和社会没落带来的灾难,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家危难时刻很多爱国商人自己勤俭节约的钱都要无偿捐给国家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没有国就没有了家,中华民族是周而复始,经历多场历史苦难的民族,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就是因为中国文明中有很强的自愈性,每次经历短暂的混乱都会持续长久的昌盛发荣,这也造就了中国古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高度文明的奇迹。不论是每一个国民还是执政者都要重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中华民族是一个崇拜祖先和英雄的民族,别让自己的一时贪婪让自己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