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观念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因为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专制文化传统。父母管教孩子天经地义。
在抚育孩子的十余年中,父母在孩子崇拜的眼光里以权威的尊严,行使着教育的主权。
研究发现,教师、医生和公务员的家庭是孩子出现抑郁的高发群体,这跟这三种职业的父母比较注重权威性有关。

随着长大,进入青春期,孩子眼中的崇敬消失了。对父母的信任变成了质疑,尊重变成了不屑甚至挑战,压抑着的不满不可避免地爆发,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
父母很忧虑,还有深深的疑惑:孩子为什么变得那么逆反?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逆反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大大增强,独立要求变得非常强烈,以至于非常讨厌别人拿规则来约束自己,摆出权威的架子来教育自己,哪怕这个别人是自己的父母。
而做父母的看不懂青春期孩子的变化。他们担心孩子管不住自己而学坏,于是管得更多,冲突就这么产生了。
青春期冲突让父母和孩子都很受伤。必须有一方先做出让步。谁先让步?

孩子要真正独立,必然要斩断任何依附和保护,挑战权威。逆反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哪怕他们还不成熟,还无法真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欣然接受孩子的逆反。
这就像孩子小时候学走路,尽管会摔跤受伤,但是,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学会走路。跌跌撞撞、受伤,乃至犯错误,都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正如儿子信中所写的:人总要成长,你们总是要放手的,总要给我们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爸妈,你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哭闹的小孩了。你们或许认为,孩子长大了,翅膀变硬了,与你们的关系也变淡了,你们讲的话孩子也听不进去。可是,当我们刚从种子发育出新芽,开出花苞时,我们也想用自己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毕竟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有时候一个人慢慢成长,更能仔细看清周围的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