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表达与倾听——是亲情与理解的桥梁

(2022-11-22 15:04:50)
标签:

育儿

孩子的表达

与家长的倾听

分类: 我的文章

表达与倾听

是亲情与理解的桥梁

表达与倾听—是亲情与理解的桥梁


我们在这里说的表达与倾听,是在孩子与父母之间,是孩子在成长中,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状态,是父母对孩子表达的倾听、理解与态度。

自然、真实的表达与及时、准确的倾听,才能让孩子与父母有效地交流、沟通,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首先,父母要教育、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

每个孩子都是由幼小到成年、由无知到逐渐有知地成长着。他们要学习语言、学习社会生活的很多规则与方式,以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感受。

刚出生的婴儿,他们只会用啼哭和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饥渴、不适与满足;在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言以后,孩子们的表达也与成人有着一些不同。

比如有些两三岁的幼儿,刚开始学习语言时,就分不清你、我、他这些代词的所指,他们会用“他”来表达自己,把自己要喝水说成“他要喝水”。我曾经在夜晚看到过一个四岁的幼儿,他指着夜空中又大又亮的圆月喊:“太阳公公!太阳公公!”

学识与经历,会影响孩子的表达,家庭的环境,也会影响他们的表达。父母要教育、引导孩子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比如身心对冷暖、疼痛、满足的感受,对烦恼、忧虑、恐惧的感受,也表达自己快乐、喜悦、幸福和赞赏、感激的心情。

无论孩子表达得怎样,父母都要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心里话,而不是嘲笑、喝斥和压制他们。

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也是孩子进入社会生活后要具有的基本能力,他们在伙伴中、在学校中、在职场中,都需要表达自己。

对于那些内向、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写日记,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需求、感受。

 

倾听,则是父母的事情, 父母要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身心的发育、需求、突然遭遇的事情等,才能知道孩子是在表达什么

近日,南京有一位父亲,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与另一个孩子争夺玩具,受了伤,而直接动手打了另一个孩子。这样的父亲是不理解幼小孩子的,更是自私、野蛮的。因为幼儿时的孩子们,发生一些争吵、冲突,是正常的现象。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相处中,互相探索着、熟悉着,了解和适应着相处的规则。如果发生了伤害行为,老师、家长应该及时地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采取讲道理的方式,让他们学习、认识到正确的规则。

社会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一些家长,不仅这样对待他人的孩子,也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当孩子打翻了饭碗、带回了不及格的试卷,或者受到了老师不公正的批评……他们除了粗鲁地责骂,还时常一个巴掌就打到孩子身上。孩子则只能哭泣着、委屈着、压抑着,他们其实还不解自己做借了什么,不解自己为什么做不好这些事情。他们只能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处境、感受和痛苦。很多年以后,生命成长了起来,一一地学习、经历了,他们回忆起这些童年的经历,也许才会有正确的表达。

所以我们要理解:一两岁的幼儿,只是有着自我的本能,但还分不清“你、我、他”;四五岁的幼儿,还不知道谦让、友好、互助以及什么是侵犯他人这些社会行为;六七岁背上了书包、进入了学校的孩子,可能才开始理解集体、品德、有劳动才有收获等这些概念。

在孩子们还不知道、不能理解面前的事物时,他们就是难以表达自己,这时候,家长、老师就需要倾听和理解他们,做好他们身心的“翻译”,教育和引导他们,让他们通过学习来增强能力、规范行为。

一位能够理解婴儿的母亲,会在他不同的啼哭声中,分辨出他是饥渴了,还是尿湿、生病了,或者是想让人抱一抱了。而一位粗鲁的父亲或者母亲,在孩子正为惹了祸而羞愧不安、不知如何应对时,却会挥手就是一耳光,在孩子的心中只留下强暴的压抑。曾经有一位母亲,就因为儿子在学校里一时犯了错,就匆匆赶去,没有倾听儿子的任何诉说,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挥手打了儿子。随后,儿子就纵身跳下了教学楼。一年后,这位每天生活在反思、悔恨、痛苦中的母亲,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美国成长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在《人的终生发展》里,例举过一个实例:

当三岁大的杰克被问到天为什么会下雨的时候,他回答说:“这样花儿就可以长大了。”
   
当问杰克十一岁的姐姐莱拉这一个问题时,她回答说:“是地球表面的蒸发作用形成的。”

当问杰克的表哥阿吉玛的时候,他回答说:“这是由于太阳的照射不匀,产生了空气的流动,空气的流动又形成了积雨云的关系。”阿吉玛正在读大学,是一位气象专业的学生。

孩子们的成长,不仅需要时间来增长年龄、强壮身体,也需要在与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地发展认知能力。

 

表达与倾听,也都是需要学习的。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学习表达,同时,家长更要学习引导孩子、教孩子表达,并且学习倾听。表达与倾听是互相响应的关系,不能真实、准确地表达,与没有耐心、准确地倾听,都达不到表达与倾听的目的,甚至可能导致交流、沟通的错误。

我看到过有母亲在电梯里,一一地教刚认字的孩子分辨一个个按键和倾听他与小伙伴的对话;也有父母在地铁上,各自低头看着手机,却不在意、不回应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不时地对周围事物的提问。我还在一所小学门口,看到过一个不想进去的孩子,他为难地跟父亲说:“我没有写完昨天的作业……”父亲却没有任何回应地骑车就走了。

一些简单、粗暴的父母,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不仅会错过孩子成长的声音与机会,甚至会产生误解,还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父母只有准确地倾听和理解了孩子,才能引导、教育好孩子。

做父母更是需要学习的,并且不只是学习倾听,也学习和增强教育、引导孩子的多方面能力。只有学习,才能让我们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多一些理解,少犯一些错误,少伤害到他们。让我们自己的孩子和他们的玩伴的童年,都多一些美好、和快乐。

表达与倾听,也有很多的方式。每天家人相聚时的询问与聊天,还有电话和通信等,都可以表达与倾听。在过去通讯不发达、家书抵万金的时代,很多孩子与父母都以通信的方式表达与倾听;现代有些用心的父母,依然会用纸笔,殷切地给孩子写信。

传说古代的所罗门王打造过一个指环,戴上它,就能够听懂万物的声音。我们做父母的,在倾听孩子的表达时,也要有这样的指环。

良好的表达与倾听,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增进亲情与理解的桥梁。引导孩子们在成长中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也耐心、及时、准确地倾听他们的表达吧,让表达与倾听,都成为有益、美好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