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奇居”的奶奶
(2012-12-16 14:58:45)
标签:
囤积奶奶女人的特性 |
分类: 我的文章 |
童年时,我跟年老的奶奶生活过两年。奶奶有一个特点,就是习惯把看到的布片、玻璃瓶、铁钉子、衣服扣子,甚至有人扔掉的破袜子、旧书本拣起来,塞到墙角或者床底下。母亲总是很反感奶奶的这种行为,每看到奶奶这么做便会说:“又拣那些破烂了!”奶奶不在家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堆积在床底下的一些东西扔掉。
年幼的我也很不解奶奶的行为,直到现在,隔着遥远的岁月和生死两个世界,我才认识到环境对于人很多行为的作用。
奶奶是裹过小脚的女人,她生活在贫穷的农村,几乎从来就没有过零花钱,她需要的针头线脑,都是用家里的鸡蛋、积攒起来的头发等从走街穿巷的货郎那里换来的,这在经济学里面叫做以物易物呢。所以发现和使用身边那些有点用处的东西对于奶奶是极为重要的,它们能解决她的一时之急,甚至能让她有变废为宝的欣喜。记得奶奶曾经把一件拣来的旧衬衣洗干净、撕成长条,做成了裹脚布。她脚上的裹脚布已经破旧得不能用了,而她又没有钱去买新的。人老了,即使手里有钱也去不了商店,他们又不愿总是麻烦孩子,很多的欲望、需求便都缩减了。
其实女人们普遍有着奶奶这样的行为,她们的基因里就遗留下了远古祖先囤积奇居的习惯,有些年青的女人会一件件地买衣服,逛商店是她们极为快意的事情;有些女人喜欢存积食物,并且嘴里不停地吃,因为她们的祖先经历过一次次的饥饿。
现代超市也为女人们提供了满足欲望的场所,各种商品摆在那里,一件件地随意拿过来,像是不用花钱一般,只是到了出门结算时,才听到一个挺大的数目。有一次,一位同事跟我谈论起超市里的偷窃行为,她说她看到一位偷肥皂的女人被管理人员发现了,这位女人是她的邻居呢,她家里很有钱、生活很优裕,却去偷几块不值钱的肥皂。
“不少女人有这种小毛病,特别是做了母亲的女人,她们会顺手偷拿一些自己或者孩子正需要的东西,这是一种囤积奇居的本能。人类以外的很多动物也有这样的本能,松鼠会把橡树籽、松树籽藏起来,以便食物匮乏时用来充饥;鬣狗则会偷窃狮子、豹子的食物。还有一些动物,它们会在秋天吃下大量的食物,并且转化为身上的脂肪,以便熬过漫长、艰难的冬季。”我例举了一些动物的事例来解释女人的行为。
“但我们总不能因为理解就原谅女人们的这些行为吧?”同事还是忿忿不平。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行为,特别是对带孩子的母亲、老年人减轻一些处罚,并且尽量不要羞辱她们。”
在我插队的那个村子,女人们都在衣服上缝很多口袋,干活休息的时候,就拣豆子、花生等装到里面,不时地也在盛开的棉花上采上一把,那时候是生产队集体所有,大家都很穷,不得不靠这个填补一点。有些能干的妇女还会捕捉野草里的蚂蚱,把它们用草茎串起来别到头上,带回家去烧给孩子吃,以增加他们需要的蛋白质。
谁不这样谁就得饥饿、受穷。贫穷造就了一个不良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羞耻已经很不重要了。
奶奶后来离开了农村,一直跟随我们在城镇上生活。我至今记得,奶奶有一床褪得花花点点的红被子,那是她结婚时娘家陪送的,是她人生惟一的财产。她总是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我跟奶奶一起回老家,奶奶就把被子用包袱一包,由我替她背着。这样也免得到了哪里没有被子盖。
奶奶离世的那一天,下着大雪。我赶回老家去,看到她身上盖的还是她已经破旧了的红被子。大娘和表姐在被子磨损了的边角上缝上一些铜钱,好让奶奶在去往阴间的路上有钱花;在奶奶身上的口袋里装满了小米和豆粒,好让她饥饿时有饭吃。我拉着奶奶那青筋突起得像树根一样的手,想着她为我擦过的泪水、梳过的头发、讲过的故事。
奶奶的人生里,也囤积着很多人生的经历和智慧,使她能够看开人生,并有办法应对一个个艰难、困境。她经常为我讲她童年的故事,讲《穆桂英挂帅》和《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些故事体现着奶奶简朴的文化和人生观,她的自尊、坚韧和向往。奶奶的记忆力特别好,八十多岁了,还能流畅地背下她听过的一些旧戏曲。在我磕破膝盖的时候,她会撒一把面在上面止血;我感冒的时候,她会为我煮一碗热热的姜汤;我委屈了、哭泣了的时候,她会安慰我:“孩子,你很快就会长大的,长大有本事了就好了。”
黄西瓜老了尿臊气
茄子老子皱皱皮
树老尖梢叶子稀
人老弯腰把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