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一个孩子长成大树
在自然的世界里,每一棵树木的生长都需要阳光和雨水,需要经历生根、发芽和伸展枝叶的过程。它们一年年地粗壮着,形成着年轮。
一个小孩子也不是一天一夜就神通广大的,成长需要耐心的养育和等待。
当我们第一次抱起自己刚刚诞生的小孩子,一定会感觉他是那么小,头颅甚至还没有我们的手掌大,身子软得托都托不住。这样小的小不点儿,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我们也许总是过于急切,期望孩子两天就学会了走路,一次就学会了系鞋带,一进学校就成了优等生,甚至能像我们成人一样,你对他说一句话,他马上就领会了,并且记住了。
我就犯过很多这样的错误。在儿子小的时候,总是心急地埋怨他贪玩、催促他成长;在他一时改不掉小毛病的时候,缺乏耐心,一遍遍地批评他、要求他,还时常把他与其他孩子做比较。
我时常说的话是:“你怎么光想着玩?”“你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呢!”“你看看人家成成怎么做的……”
我这样说的时候,儿子只知道我对他不满意,却并不知道他做错了什么。他心里那小孩子的行为标准跟我是不一样的。
他会回答我:“我就是喜欢玩。”“我又不是成成。”
让我认识到不能用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是听了儿子跟爸爸的一次辩论以后。
儿子问爸爸:“为什么大人总是批评小孩,而小孩不能批评大人?”
爸爸回答:“因为大人有经验,批评得对,小孩就得听。”
“大人又不知道小孩是怎么想的,怎么就批评得对呢?”
“大人有些正确的标准,小孩子还不知道。比如你在阳台上玩火,就不知道能引起火灾。我看到了就得批评你。”
“我是想研究火里面有些什么东西。你不让我玩火,我怎么能研究出来?我不让你抽烟,你怎么还抽?”儿子很不服气。
两人最后争执起来,而儿子像是更有道理,他认为大人不时地批评孩子简直就是一种压迫。他甚至冲动地喊了一句:“打倒全国的大人阶级!”
这以后,我开始注意倾听儿子的道理,在与他发生冲突的时候,总是让他先说明他的理由。我真正认识到了大人与小孩子之间是有距离的,而这种距离是时间形成的,它们有时候不是对错的问题,只是需要等待。
罗伯特·费尔德曼在《人的终生发展》里举过一个实例:
当三岁大的杰克被问到天为什么会下雨的时候,他回答说:“这样花儿就可以长大了。”
当问杰克十一岁的姐姐莱拉这一个问题时,她回答说:“是地球表面的蒸发作用形成的。”当问杰克的表哥阿吉玛的时候,他回答说:“这是由于太阳的照射不匀,产生了空气的流动,空气的流动又形成了积雨云的关系。”阿吉玛正在读大学,是一位气象专业的学生。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时间来增长年龄、强壮身体,也需要在与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地发展认知能力。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带他们走路,要不时地回头等待他们,因为我们的腿比他们的长;在跟他们说话的时候,我们要弯一下身子,因为我们的身材比他们高。
早在儿子三岁的时候,我就开始领会这个问题。那时候我要上班,还要带孩子,孩子的爸爸经常出差,我有时候便不得不关上门,把儿子留在家里,然后急急地出去做事情。有一天我回来的时候,儿子认真地对我说:“等我长大了,就把你关在家里,让你想我。”一个小孩子的话让我惊愕了半天,此后我在很多事情上,便都明白我是一个大人、一个母亲,而儿子只是一个需要我理解和陪伴的小孩子。
等待是需要时间的,也是美好的。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每天下午都早早地赶到幼儿园的大铁门前等待他。偶尔我去晚了,儿子就要看着班里的同学一个个地被接走,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还不来。在等待的时间里,我与很多父母亲成了朋友,一起交流孩子的一些成长问题。生活中的一些艰难,还有一些人生、社会的沉重话题,我也等待着有机会说给儿子。
很多等待的岁月都成了过去。回忆起来,那些等待的岁月都是一些相互陪伴、多么美好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不只是我给予了儿子,儿子也给予着我生命成长、变化的经历,它们让我惊奇和喜悦,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生命能力的不断增长,看到了生活里临近的光明和希望。
现在同儿子在一起的机会很少了,等待儿子回家已经是一种幸福。每一次见儿子,都是他等待着我把话说完,等待着我领会他刚提到的一种新事物,等待着我过马路。甚至在我外出的时候,他都要询问我:“要不要去接你?”
在生命的交替中,父母亲与孩子,是相依为命、相互给予的,而等待成长,是一个有些漫长却蕴含着美好的过程,就像我们在时光中停下目光,看着花朵在微风中开放,阳光把稻谷晒得金黄一样。
我们也耐下心来,享受成长散发的诗意,等待一个孩子一天天地长成一棵大树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