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父母联盟 让一位母亲反思
今天周六。上午近十二点时给儿子S电话,想问他去中科院做科研的事情,担心他刚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一些难处,或者由于一时做不了什么,感觉没有意义,浅尝就止。
“你在哪里,方便电话吧?”我先问。
“在宿舍里。”
“是不是刚睡起来,还没有吃饭啊?”S可真能睡,可能昨天晚上又晚睡了。
“还没吃。”
“去H那里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你?”我这样问?
“你能帮助我什么?”S认为我现在很难帮他做什么了。
“需要每天去吗?”我很想告诉S要坚持去,坚持几天就熟悉了,能感觉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了,就会好起来的,一定不要不时感觉不到什么,就停下来了。任何环境都会学到东西的;告诉他这是在为自己做努力呢,学习与人交往,进入一个社会的环境,逐渐地就了解社会了。但我没有说出来。
“我自己安排吧。”S现在喜欢这样说,他认为我帮不了他什么,他也不想详细地告诉我一些事情。
我抬头看墙上的时钟,已经十二点了。“那你赶紧去吃饭吧。爸爸还想跟你说两句,他说他想你了呢?”
S的爸爸接过电话:“我这几天真想你了呢,你也不能回来,也没有什么办法……”S的爸爸很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不像我。我也很想S,但我从来不这样说。我的想念都深埋在心里,不想说出来影响S。
但是听到S的爸爸这样说着,我的眼里竟然有泪想涌出来。
下午看南方周末关于反父母同盟的报道,报道使用的题目是《父母皆祸害》,有些偏激,但里面的一些内容让人反思。
这几年我对一些家庭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所研究,深感父母的观念和行为给予孩子的压抑和伤害是很普遍的问题。很多父母认为只要自己是爱孩子的,打骂孩子都不是什么过错,都是对他们好;认为自己有权利管束孩子,不管对错孩子都得听从;他们用威严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决定……他们对同事、朋友总是客气的,对自己的孩子却经常很武断。办公室的一位总是极热情、耐心、歉让的女同事却总是在看到女儿玩电脑的时候严厉地说:“茵茵,你在干什么?过来!”她的声音很低沉,但是充满了命令、威严和不容置疑。然后十岁的女儿就乖乖地离开了电脑,去背英语单词。
很多家庭也在学校化,逼迫孩子不停地学习、学习,而剥夺了他们游戏、玩乐的时间,让家庭丧失了亲密、温暖和放松和功能。
我也反思我做母亲的经历,有很多与S冲突的事情,都应该处理得更好;在一些S认识不到的事情上,应该更为耐心;在自己简单粗暴地伤害了S以后,应该诚恳地向他道歉。
回想起来,有一些事情,S虽然小,却做得比我好。他甚至教给我很多好的方法,比如丢了钱包以后不要再去难过,难过就是又丢了一个钱包;比如在S爸爸发火一时听不进解释的时候,就不吭声了,去做别的事情;比如耐心地跟姥姥姥爷解释一些他们不懂的事情……我现在的电脑桌面上的搜狗都是S帮我下来的,特别好用。
这么多年了,我有很多养育S的辛苦,但是S给予我的喜悦、幸福、进步、认知更多,他让我重新经历了生命,成长了起来。
父母就是权威,就是真理,就必须服从的传统观念正在经受挑战,这是一场家庭革命。冲击着中国长久以来那些无视孩子心灵的环境、观念和行为,随之,尊重孩子,充满温暖、平等、亲密的家庭关系才会逐渐地建立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