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的艺术构思与启示
(2014-12-02 08:57:01)分类: 备课资料 |
《藤野先生》的艺术构思与启示
鲁迅名作《藤野先生》抓住稍纵即逝的学校生活的闪光点,经过慎重筛选与拣择,借助精巧的构思,有机的组合,使恩师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鼓舞力量。它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精当的选材。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教室,就选取在那里关于藤野先生的见闻来写;光纸上谈兵是不成的,告别是解剖学,就选取在实验室里动手解剖尸体,藤野先生放心来写;一个学生,远离桑梓,举目无亲,生活会遇到困难,就选取作为副学级长的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来写;一桌宴席再好也有散的时候,就选取自己在人生的地十字路口,藤野先生从难以割舍的私情中得到解脱的惜别来写;藤野先生的影响不仅在当前而且利在长远,就选取别师后获取的加速度来写。这些材料平凡,细小,真实,生动,给人以他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鲜明印象。
井然的顺序。他按照时间先后和空间的转换,首先写从东京去仙台的原因,其次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最后写在国内,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事物发展的顺序是:寻师——求师——别师——念师。而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逻辑顺序又是:其一、藤野先生给予生活上的帮助,这是留学生首先碰到的困难;其二、藤野先生的第一堂课,这是印象最深的;其三、检查订正讲义,这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其四、纠正解剖图错误,这是批评,因为不批评学生的老师不是好教师;其五、写对我解剖尸体放心,这是赞扬,它与批评同样重要;其六、他向我了解中国女人的脚变成怎样的畸形,这是师生感情融洽后才会有的。
多姿的侧面。直接描写点到为止、侧面反衬相结合。直接描写:藤野先生形容枯槁,不拘小节——博学质朴;抑扬顿挫的声调,滔滔不绝的演讲——流利畅达;检查订正讲义纠正解剖图错误——认真负责;对我解剖尸体放心,了解中国女人脚形——热情虚心;悲哀凄然的脸色,欲言又止的举动——通达理智。点到为止:几个教职员(当然包括藤野先生)为我食宿操心,他热情;干事托辞查讲义,匿名信迅速收回,他方正。侧面反衬:藤野先生第一节课的自我介绍,留学生的笑,不仅说明他们无知,还反衬渊博严谨和我对他的敬重;“爱国青年”对弱国子民的轻视,反衬其正直无私;“我”珍藏讲义,悬挂照相,增加勇气与力量反衬其影响深远。作者就这样多角度多层次以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中心,将外貌、神情、语言、动作描写有机结合,当写泼墨如倾,当略惜墨如金。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的形象格外丰满高大。
珍贵的启示。作为教师的精神面貌、职业道德、工作作风、理论修养、心理素质应该是怎样的?精神上应该鼓励支持学生。当鲁迅受了剧烈刺激决定改变初衷,藤野先生把自己的申明大义与学生的弃医从文统一到爱国主义的高度,支持他的大胆抉择。应该关心学习情况。增加脱漏地方,放正方法错误,改正血管图位置,解剖尸体放心,都说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怀备至。应该有渊博的学识。藤野先生胳肢窝里挟的书,是一叠大大小小的,日本的外国的,翻译的研究的,讲述滔滔不绝的,没有融会贯通的理论讲不出来。应该具备教育理论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藤野先生既注重理论讲授,同时加强解剖实习,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既批评,又表扬,做到恩威并重;既关心学习,又注重感情投入,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皮格马利翁效应贯穿始终,使其与知识的迁移达到和谐统一。除此外还主持正义。作为学生志向、品质、态度又是怎样的?大丈夫当有鸿鹄之志。鲁迅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东渡扶桑到仙台求学,随着阅历的丰富,随时修正目标,使它与国家的存亡、民族有危难、人民的需求、个人的得失趋于一致。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尽管校中功课太忙,日不得息。……所授……种种学,皆奔逸至迅,莫暇应接。”但据医学博士,当年鲁迅同班生小林茂雄回忆,他刻苦勤奋,“废寝辍食,锐意穷搜,时或得之瞿然则喜。”在142位同学中名列68,超过了大多数日本学生。尊重理解教师的劳动。日本学生对老师的介绍发笑,讲演每位教授的历史,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尽管当时学校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和学业负担存有诸多弊端,但他虚心聆听先生教诲;先生对自己依依不舍,他想方设法给先生以心灵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