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旁轴徕卡兔
旁轴徕卡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50
  • 关注人气:4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用【诗经】铭誌的阿里文公馆。

(2015-12-14 16:29:40)
标签:

阿里文

麦岛

青岛

税务司

海关

分类: 纪实详拍

这里是1899年由当时的“胶海关税务司”阿里文亲自设计而建的公馆----青岛市鱼山路1号。

巧用【诗经】铭誌的阿里文公馆。

我的上一篇图文【麦岛-最后的百岁老人(结尾)】中,在描述这个建筑的基石铭文的时候,出现了错误。这个错误是苏州的刘淞烈先生发现的,因此,就有了今天的这一篇图文故事:即,由纠错引出了新的发现----原来,这座由德国人设计的建筑,它的“基石铭文”的四句话,竟然全部出自于【诗经】!


用【诗经】来起名字的不少,例如最近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出自【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而在建筑中用【诗经】做誌石的,确实很少见,在青岛的德国建筑中,这是唯一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HZSh8yaFJ52ibC4VMDoAqEx56iavIywx00RuaMoLTRnnM6Tzw8d0mAyT9bsGf62jpIY5805fjf0UBQ/0?wx_fmt=jpeg
这是在这幢建筑的东边通道里,至今仍镶在墙上的“基石”。


从下图你可以看到,经历了116年的风风雨雨,石刻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陟彼高岡、至于南海、筑室于兹、宜其遐福。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FTMicrbeOp5AdCcib5N2k0rUK91BQ6SuhYJ8gBWs3tXXrZRH5L3PYQcoW8ibOJx9bbJ5uPpuL91JD4A/0?wx_fmt=png


【麦岛-最后的百岁老人(结尾)】在11月29日发表后,苏州的刘淞烈先生给我留言:“陟彼高岡”误为“陡坡高岡”,估计是未看清碑石所铭。此处的“陟”,是登高之意;而“彼”,也是“行走”的意思......。

上图是我11月29日发文的截图。截图中的蓝色标记的四个字“陡坡高岡”,其中的“陡坡”是错误的,应该为“陟彼”(陟 zhi, 同音“只”;彼 bi,同音“比”)。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FTMicrbeOp5AdCcib5N2k0rUwUtEKicPcQY90db1nVvo7IudIg0c4T1FicCtibnkgSAzZURavgZnWHl1Q/0?wx_fmt=png


因为“陡坡”完全违背原文原意,而且读起来很顺,如果不纠错,便会误导读者和微友,属于不可容忍的错误。因此,我于12月4日更改后,重新发布。谁知道,一眼又被刘淞烈老师看出来了----“陡彼”----还是错了。这一次,“彼”字对了,而“陡”字还是错了,应该是“陟”。(见上面截图中的蓝色标记的“陡彼”)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FTMicrbeOp5AdCcib5N2k0rUNITHOWtiaxWaYibAFaS2wEkA5uv9n6k7B7TkR1icenkZeGWGwPwticm3cQ/0?wx_fmt=png


这还是属于必须更正的错字,于是,12月5日再一次纠错后重发,总算是纠正过来了,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唉,一篇图文,连发了3遍,这说明,文字工作不容易啊。


究其原因,还是我的汉语水平很差,根本没有搞清楚“陟彼”的含义,就顺着“陡坡”,上了“高岡”啦----其实,这幢建筑确实就建在了“陡坡高岡”上的,因此很容易使人把“陟彼”搞错了。


你看,石刻上清清楚楚,“陟彼”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陟”的右边是“步”,而“陡”的右边是“走”;“彼”左边是“双人旁”,而“坡”的左边是“提土旁”。


如果用手去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去看,去念,拿捏不准的查字典,“陟彼”这两个字是不会搞成“陡坡”的。


还是那句名言啊: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不过,在纠错的过程中,我发现网上类似的错误,也有不少: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FHXzeU4faRicNwDPPqB1rZvQiaMbAqMBUutKibrjC8RPaQicVeNyx9DS9rLt9JRNRXhibbCibj1PGM9Arw/0?wx_fmt=png


你看上面的截图中我标出的蓝色标记中,错了5个字:“陡坡”错了,应为“陟彼”;“岗”错了,应为“岡”;“频临”错了,应为“至于”。还有没有用蓝色标出的“此”也错了,应该是“兹”。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FHXzeU4faRicNwDPPqB1rZvKxRyr4Kia4skGq4YZWcmzzdBYVyuSLxVbicRmNmq6HMV5yACOKoEHZqw/0?wx_fmt=png
还有,这是今年5月的《青岛日报》,也错了:“陡”字错了,应为“陟”。这在青岛可是大报啊,报纸加上网络版的阅读量是不小的,恐怕已经误导了读者。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FHXzeU4faRicNwDPPqB1rZvtWSkKTdUa6VM56997TtRMbcKYseNps4kHgZExxgl5VM8s2HZtOdnlw/0?wx_fmt=png
只有青岛海关的史料文章中,没有把“陟彼高岡”搞错,请看上面的截图。同时,还有一句话,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基石上铭刻着......四句诗文来自于《诗经》里的不同篇章”。


我非常惊叹:一个德国人,能够如此精通中国的古诗词,在浩瀚的【诗经】中,从不同篇章里挑选出四句诗文,且每句为四个字,巧妙地运用在自己设计的建筑中,既记录了环境位置,又抒发了情感情怀,真是奇葩。我很想知道,阿里文当时是如何想到要用【诗经】来作为“誌石”的内容,又是怎样在【诗经】的305篇中去寻找和选择其中某一句的?他有日记或其它的资料记载吗?我注意到《青岛优秀建筑志》中的一句话:这座建筑里面有一段阿里文本人起草并立于该建筑前的碑文......。


我非常好奇:这四句诗文它究竟深藏在哪里?应该从【诗经】中一句一句地查找出来,对于我自己,也正好是一个刨根问底的“机遇”学习。因此,就有了下面的作业答案:


基石上铭刻的第一句“陟彼高岡”,出自于【诗经】“国风•周南”的“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岡,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基石上铭刻的第二句至于南海”,出自于【诗经】“大雅•荡之什”的“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
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基石上铭刻的第三句築室于兹”,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的“”: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
築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基石上铭刻的第四句宜其遐福”,出自于【诗经】“小雅•甫田之什”的“鸳鸯”: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
宜其遐福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至于上述的注释和白话翻译,因为比较长,不在这里一一列出,有兴趣者可以自己去看看。


我在这里只有感叹:【诗经】----3000多年前的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老文明的代表性典籍,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我在这里还有感叹:如今中国城市楼盘争相起洋名,遍地都是什么曼哈顿”、“罗马城”、“威尼斯”、“维也纳”等等,而116年前用【诗经】为自己房子起“名字”的阿里文,如果活到今天,他会怎么想?他会怎么看?!




其实,还有一些朋友给我纠过错。例如,摄友“江南雪”告诉我,文中的“面纱”错了,应该是“棉纱”;发小“总统府”指出,在建筑术语上称为地面“找平”,而不是“炸平”。----让我想起了一位元帅的诗词名句:“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也代表了我从心底里发出的感谢。



LEICA玩家江建林看了“麦岛系列”后,写下长长的留言,虽一家之言,却耐人寻味:

“用一位老人,穿起了一段历史,也许这就是他的绝唱,幸好,幸存,幸甚!


功夫都在文章外,思绪也在发散。引申开来,满满的都是感慨…...

“殖民地”是个很怪的词汇,属性不好,但带来的却是诸多的褒扬。国内外,很多租界地留下的都是历史和秩序,不能不说这是和制度开了玩笑。

即使辟为将军府邸,难脱威而不贵。民族和贵族,在历史上相向而行…

麦岛变成新城,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毁灭的历史,后人也将难以评说,因为,我们没有历史了…

这样看,殖民地除了“罪恶”的属性外,还有教育和传承的意义,潜移默化,无声润物。

不然,我们不远万里去津津乐道的是什么呢。想起了梁思成教授…...”。

 



其实,刘淞烈老师不仅是纠错,他写的评论,往往使我重新审视自己:

“对徐先生的作品,我所着意的,不在于他所反映的那些当下司空见惯的城市变化,更不在于那些与天比高的巨厦崛起,而是他所表现的那些处于城市边缘、高楼阴影中的芸芸众生,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乃至喜怒哀乐。这是徐先生始终关注并一直着力表现的主题。


城市,是有生命的,那是城市主体----人的血脉繁衍。城市是有历史的,那是城市主宰----人的休养生息。城市就像人,有呼吸,有温度,有血性,有性情。徐先生镜头中的城市嬗变,透着他由衷的浓浓欣喜,也总是隐含着淡淡的忧思。


徐先生曾向他镜头中的主人做过承诺。三年之后,这位职业军人想尽办法亲手把照片送达那位普通的渔妇。这段镜头外的故事,为徐先生这篇记录麦岛最后时光的图文系列添加了更加生动、具体、形象的诠释。


人文情愫、家国情怀,一定是这位可敬的铁血甲士的灵魂!”

 


我还能说什么呢?还是那句话----这些留言和评论是原作品的衍生,更是延伸了的作品----有的时候比原作品更有可读性和思想性。



前两天青岛有雾,今天天气还好,我抓紧去补拍了几张照片,是从南边的“海上”拍的----正好退大潮的时间----站在这个角度,可以远远地看到阿里文公馆及其所处的环境,当年它的东边是没有这一片小楼房的,只有总督临时私邸在阿里文的东南下方。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HGNShBVCPUIfBYj44aoJICprrTo3SicbABdV0moIqAARAaBeuAIv9HpFeicnhPXs2jUVDQ3mqH3XaA/0?wx_fmt=jpeg

你看,上图中央的建筑,就是阿里文公馆:它坐北朝南,背靠小鱼山半腰,登高盘坐在这把“圈椅”上;向南望去,海天一色,波光粼粼,美丽的汇泉湾尽收眼底......就在我按下快门的时候,倏然天空飘来四句诗文:陟彼高岡、至於南海、築室于兹、宜其遐福......。


好美啊----美的诗文,美的意境,美的小山,美的建筑......。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HGNShBVCPUIfBYj44aoJICW0n0SOcmfyrb5ObrHD5rxlnwibDnH6iawqPkcPraOMaYePhgjPWYPqyw/0?wx_fmt=jpeg
南面的海天。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HGNShBVCPUIfBYj44aoJIC1OVf19T2Xmu6bsuqeD2vjxhREmhtBcHlMbOOATh6eYkMbhg4iaicLpag/0?wx_fmt=jpeg
在沙滩上远望阿里文公馆。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HGNShBVCPUIfBYj44aoJICeNXJFRoibBN1JRX6eccibxas3ylpV7Kia1yibVNKnLvgjDHpA51gCKsWYg/0?wx_fmt=jpeg
更广的视角----两张横接片。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HSmicoRJqTn1zdUDLQU87IUZjKW0YafLhRncKZZ3ybzPW2TBCmwicgelLtZO9wGuJUclsiaYkpVMGlA/0?wx_fmt=jpeg

网上的历史照片。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HSmicoRJqTn1zdUDLQU87IUg6ribTFWcZbmxNJyh83gFVqdZb3Lr1SNtUeBkZC6mnfDiconibActdYQg/0?wx_fmt=jpeg

现在的正面照片。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HSmicoRJqTn1zdUDLQU87IUzmP5O9WqqcsajQEGW1Ee0NiaXqNRxEL15VvJibJJSA9sakjZ2Ox0niaXQ/0?wx_fmt=jpeg

树木环抱中的建筑,依稀透着当年的贵族气息。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HZSh8yaFJ52ibC4VMDoAqExdiby9hZVA3PgZHJ6Zo266DqSjN5pfvsh9Hv7uXtzTPPstA3j7ibYUt0A/0?wx_fmt=jpeg

昨天夜里,于瑞雨老人出门了。他对我说,要去看看他106年人生轨迹中的四个地方。他先来到沧口,然后告诉我,110岁的钟渊纱厂还“健在”----那是他15岁打工的地方;他又来到公安局市南分局,兴奋地对我说,113岁的侯爵饭店也“健在”----那是他干了6年咖啡店员并学会英文的地方;他再来到小鱼山的半山腰,那座115岁的阿里文公馆仍“健在”----那是他跟随好几任海关税务司当管家的地方;最后他返回到了老家----明朝永乐始建的麦岛,他四处寻找,不用说600年了,就是100年前的痕迹、甚至20年前的痕迹都找不到了。他对我说,就算当年的土坯草房熬不到今天,那后来的青石瓦房呢?哪怕是留下一座祖宗的祠堂,哪怕是留下一棵百年的老树,哪怕是留下一口世世代代滋养百姓的水井,这又能占用多少土地呢?这又能影响多少楼盘的容积率呢?这又能增加多少政府卖地产生的GDP呢?......


当我听着老人那振聋发聩的话语时......


突然有人在呼喊: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




为了不隔断上面的那一段完整的文字,我把本应插在里面的几张图片,补充放在了下面----是梦境中于瑞雨老人述说的那几个地方的画面: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EkK3IF7rBItwHh1kXUr1OnRlSgtuPxj70Ic9SsYaYCHe9F2xLFX7KtrRiaWqUwKYicLsA9LOa79wfQ/0?wx_fmt=jpeg

他先来到沧口,然后告诉我,110岁的钟渊纱厂还“健在”----那是他15岁打工的地方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GjLTdxTiby2j8AJJ3doXtVEWvhUqUOSHWXU7T2RBrMuaIZztumNqgNbd3KibiaINWDvxbV2kXmWO0eg/0?wx_fmt=jpeg

他又来到公安局市南分局,兴奋地对我说,113岁的侯爵饭店也“健在”----那是他干了6年咖啡店员并学会英文的地方。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HSmicoRJqTn1zdUDLQU87IUaJibhtR2b3Lt2un3dD7lItJ0n7lC8P4ZeW7ZBUpfLM4dCv5rLpZM1RA/0?wx_fmt=jpeg

他再来到小鱼山的半山腰,那座115岁的阿里文公馆仍“健在”----那是他跟随好几任海关税务司当管家的地方。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HGNShBVCPUIfBYj44aoJIC0nsOiciazK2exX6jzTynkSp8820bruaNCIhfLiafl7JLZHbQHDQQQEaSg/0?wx_fmt=jpeg

最后他返回到了老家----明朝永乐始建的麦岛----麦岛曾经的祖宗祠堂,现在已不“健在”了。(百度图片上的徐家麦岛祠堂)


https://mmbiz.qlogo.cn/mmbiz/zibV8p8XgvKHGNShBVCPUIfBYj44aoJICTibacOzpVs7SEcobpLjTepIcWVhzUOvjw400h6bNoTFIbNramialBX9A/0?wx_fmt=png

最后他回到参天大树般林立的高层建筑小区----麦岛家园----麦岛曾经的300岁参天古槐,现在也不“健在”了。(这是当年青岛早报的截图)



(2015-12-11夜)


如果您喜欢,请您点击屏幕右上角┇,可以“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您愿意,请您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点击屏幕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再点击“关注”即可。这样就可以给我留言交流,还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来阅读我过去的图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