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南京下关大马路,在它紧抵长江老码头的沿岸,新建了滨江风光带。难得3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天空通透,专门前往,边游边拍。

↑P1:

↑P2:这是滨江风光带“水上舞台”的背景墙——«
下关记忆»,据说是南京目前最大的一块铜制浮雕,再现了南京下关火车站、中山码头、扬子江饭店、静海寺“南京条约”签约地、和记洋行、宁省铁路、渡江纪念碑等场景。

↑P3:
北风凛冽,游人清冷,行走在江边,突然能感受到时光穿越,感受到下关码头的沧桑巨变。

↑P4:

↑P5:
行走在江边,不禁感慨:
那“英美日德” 建码头、开洋行、军舰驻泊的半殖民时代,已经没了踪影;
那旅馆、浴室、茶楼、戏院、绸缎庄、钟表、钱庄、银楼等商号密集的民国时代也成为了历史......

↑P6:
你看,这小家三口,站在江边,遥望晚霞,瞩目长江,在这寂静之中,他们此刻在想什么?......
吃的?
住的?空气?饮水?公平正义?公共安全?孩子健康成长......

↑P7:
快门不断地被按下:从江面落日波光粼粼,到夜幕拉开灯火闪烁……

↑P8: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江边更加寂静。此时,只有一对恋人走进音乐喷泉。我的机位没有变动,但留在镜头里的是:
相拥......

↑P9:
相抱......

↑P10:
牵手......

↑P11:
天色已晚,灯火映江。
抬头望去,那橘红色的晚霞渐渐变成了深蓝色的夜幕之光,射向苍穹深邃,射进宇宙星空...…;
低头看去,万里长江,万年流淌,奔向东海,奔向大洋,它见证了一个世纪南京下关及中华民族的风风雨雨,它更迎来了民族振兴中国梦的今天和未来……。
这篇图博发后,许多博友留言询问具体地点,因此修改了一下,附增四张相关的、我去冬今春三次去这里拍摄的照片,这样可能交代的更清楚些。

附1: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这个滨江风光带的进入口,就在下关“大马路”的往江边走的尽头,这张照片反映的是这面标有年份的“下关大事记”墙,注意:照片右侧就是大马路,其中城堡式的建筑就是建于1918年的邮政局旧址。

附2:这是去年冬天在滨江风光带上面的观光平台上拍摄的。照片上穿红色羽绒服的人的后面有一块蓝色的路牌和箭头——“大马路”。照片左侧就是我拍长江黄昏和夜景的机位。

附3:这是去冬拍摄的。上图可以看到,当时的滨江风光带已经建设到这个地方了----巨大的伞状物和老的3号码头。

附4:这也是去冬拍摄的。滨江风光带刚刚建设到这里,两层的观光台和遮阳遮雨的伞状物。红色标语挂了一半在老树上。这些老树都得以保留。不过,现在你已经看不到次场景了,工程进度已经向前大大推进,这张照片可以称之为历史照片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