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归来》告诉我们什么?

(2014-05-23 15:23:21)
标签:

《归来》

张艺谋

电影

主题

浪漫

分类: 阅读札记

《归来》的小说原著《陆犯焉识》在《作家文摘》连载时,我并未注意,所以我不去管电影和小说的关系。小说及电影的文学价值,我留在学术论文里探讨,这里也不细究。我只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谈一下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

电影开头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清华控诉,参加红军》片段的排练。这一场的主题及吴清华的动作和表情是“仇恨”,而与之形成对比的电影的主题是刻骨铭心矢志不渝的爱——陆焉识和冯婉瑜的夫妇之爱。

男女恋人之爱早已被写得滥而又滥,难出新意,写夫妇婚姻内的至爱,却显得与众不同。爱情可以非理性,婚姻却非理性不得——原先非理性的,最后也不得不接受现实与理性的检验。千天一律的日常生活会将激情磨损,利害计较揭去阿芙洛狄忒的面纱。陆焉识和冯婉瑜夫妻隔绝十余载、劫后相见不相识,是不幸的;但不幸又以其独特的方式给他们一种幸运:他们彼此找到了值得终生追求的东西:能经受利害乃至生死考验、经得起日常生活磨损的不渝爱情。陆焉识从劳改营冒险逃出,千里跋涉回家,只为见妻女一面;冯婉瑜不顾政治生命和女儿前程,执意赴约去见“逃犯”丈夫,为此头破血流落下终生残疾,也显得极其冲动。他们的“冲动”真使人羡慕,因为生活中的众生面对类似境况时,大多选择“现实”和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其实是非常浪漫之作。生活中的夫妻,相当多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得失,其次是子女利害;无私的,也许选择为子女利害而牺牲个人幸福。这部电影中,婉瑜却因为女儿虽然无情、在特定环境中却可以理解的“大义灭亲”举动,而将爱女赶出家门!

陆焉识对女儿的举动并不记恨。我想生活中绝大部分做父亲的也会如此。而他对归来后为妻子所做的一切,让观众觉得婉瑜为此的付出很值得。结尾镜头,老态龙钟的陆焉识在人近中年的女儿的帮助下,再次陪伴残疾失忆的妻子去车站接“自己”,它告诉观众的是:他们夫妇其实已经找到了自己苦苦寻找的东西,他们是幸福的,甚至比许多全家天天凑在一起打麻将看电视的夫妇们更幸福。

我不管酷评者如何鸡蛋里挑骨头地评价张艺谋的“归来”,也不论这部电影如何落入好莱坞式浪漫爱情的俗套,反正自己觉得这次于百忙中进一次影院值得。有点遗憾的是,感觉电影后半部分有些拖沓和一般化,不计前面充满张力。从事理逻辑看,既然婉瑜并非完全疯癫呆傻,还有一定记忆和理性思维,那么利用一切手段让她区分归来的丈夫和噩梦般的“方师傅”,不至于难到几十年不成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