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门”再次凸显大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

标签:
蒙牛伊利营销诽谤门乳业牛奶未来星qq星广告竞争牛根生财经 |
分类: 财经天下 |
市场营销一切皆有可能。昨天一大早受到一位朋友的短信,问及正在发生的乳业营销门事件的影响,剑客还颇有些纳闷,因为连续几天剑客没时间上网,也不知道在“性早熟门”之后乳业界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中午同学们吃饭的时候,又有同学问及此问题,问剑客事件的真实性。剑客因此前不了解有关事件的原委,也不好评价。倒是凭前乳业界商战过往案例来看,一切皆有可能。
一早起来,新浪网新闻刊登《蒙牛集团发布声明就诽谤伊利事件致歉》,并像以往跟踪报道重大事件一样开辟专题,《乳业巨头卷入恶性营销门》,又一道门将注定成为未来一小段时间内人们热议的话题与关注的事件。从蒙牛集团发布的致歉,形式上看是表示出了一个知名企业认错致歉的姿态,但是,细读内容显然是一种敷衍了事公关形式、推脱责任的新闻函件。这个形式让我们很容易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初蒙牛集团的那篇致歉函相联系,并有如出一辙的嫌疑。《在责任面前,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牛根生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niugensheng)(2008-09-17 22:52:32),博文中牛根生谈到了责任,谈到了要为奶粉事件承担的责任。但是,细细品味仍旧有推脱责任的嫌疑。而本次蒙牛集团就诽谤伊利事件的致歉函,更是充满了这方面的“智慧”。而当就此次以其儿童产品经理安勇为首的团队制造的对伊利主打儿童产品伊利QQ星的攻击,显然不是一个小小的产品经理所能够作为的,何况其动用了蒙牛的御用公关公司而非个人博客或发帖子,也显然超出了安勇们与伊利所谓个人恩怨的范畴。当然,剑客的评判也仅仅是推测。
超强营销奠定蒙牛伊利市场领先地位。蒙牛、伊利两兄弟之间的营销战争可以说由来已久,一些经典的案例早在几年前《蒙牛内幕》等商战题材的书籍中即有详细描述,但凡拜读过这些书籍的人也断能够闻出一些味道来。蒙牛、伊利也正是因为其超强的市场营销与驾驭能力,从而巩固了其在中国乳制品市场领先地位,并分别跻身世界乳业16、17强。2009年,蒙牛实现销售257亿元、利润11.158亿的盈利,伊利实现243亿元、利润6.48亿元,更是一扫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负面与亏损影响而双双盈利,遥遥领先于中国乳业第三名光明乳业(79.43亿元、1.22亿元)。为此,蒙牛伊利也支付了超额的市场营销与广告费用。在蒙牛中国(HK2319)销售及经销费用26.02亿元。占销售收入18%(2009年为16.1%),其中广告及宣传费用有关支出占8.1%(2009年为8.7%),为11.69亿元。伊利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2010世博会,在获得超预期市场回报的同时,显然也付出了超额的广告费与赞助费的。
被伊利领先蒙牛“很着急”。2010年半年报显示,蒙牛收入144.34亿元,毛利37.87亿元,而伊利收入146.93亿元。连续三年全年蒙牛领先伊利,而在2009年蒙牛易帜之后,有被伊利超越的趋势,显然蒙牛主导市场的经理们压力很大。众所周知,蒙牛系由伊利旧部创建并创造了中国企业复制的一个奇迹与神话。蒙牛源于伊利的人脉,但是,在牛根生的带领下,蒙牛建造了自己的企业DNA与超强的竞争力、执行力。但是,蒙牛伊利在主打产品上同质化非常明显,竞争力称得上惨烈。在高端液态奶产品上,蒙牛的特仑苏PK伊利的金典。儿童系类产品,蒙牛有未来星,伊利有QQ星。且在此类产品中,双方都是消费者认可与主流消费的产品,双方更是针锋对麦芒的竞争对手。面对步步紧逼的市场竞争压力、经营业绩的压力,蒙牛的产品经理们、公关公司们显然是需要“绞尽脑汁的”。但是,商业是有底线的,任何的市场行动与行为如果触及商业底线,无论是法律底线,还是道德底线都是不容轻易触碰的。
期待真正“好品质、绿生活”。“好品质、绿生活”是2010年以来蒙牛推出的新理念,替代了其之前的“每一天、为明天”,显然蒙牛是希望在品质上有所突破,但是,好品质仅仅是依靠其类是不爽的概念营销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好品质,需要一个大企业有勇气与能力去担负起真正的社会责任,只有真正责任企业,才有可能担负起中国奶制品,乃至食品的安全之责任,制造好产品的责任。2009年牛根生由蒙牛谢幕,交棒于致力于“全产业链”的中粮。蒙牛的企业文化,甚至蒙牛的DNA悄悄地发生了改变,这显然也是一年前人们所担忧的。“诽谤门”再次凸显大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社会需要好品质的产品,更期待好品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