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高考记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标签:
1988年高考作文题习惯文科理科跳农门志愿大学北京萨马兰奇杂谈 |
分类: 情感天下 |
1988年的高考记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高考是农村孩子唯一的一个由农村抵达城市之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跳出农门的一跃就在高考了。虽然,作为高考的当事人在那时并没有特别的这种压力与紧张。爸爸、妈妈一直默默地在村子里日复一日地辛苦劳作着,顾不上也不知道儿子具体的高考日子,只是觉得儿子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估摸着儿子是要大考了。爸爸、妈妈的无言其实更是一种最大的支持与动力。
(老家村庄后的那棵据说有上百年的樟树 摄于2008-4-4)
1988年高考的日子是7月的7、8、9三天。剑客是理科,要考7门课,第一天语文、化学,第二天数学、英语,第三天物理、政治、生物。临近考试了,学校也没有做特别的动员,爸爸、妈妈没有意识,也没时间过来县城给子女们鼓劲助威。前一两天,看书、做题的量减少了,重点重复一些平常容易出错的题。也注意增加了睡觉的时间。
高考的头一天晚上,剑客还是有些许紧张,刚开始睡不着,数数字,最后算是稀里糊涂地睡着了。考试的第一天,上午语文考试,语文原本是剑客的强项之一,特别是作文,剑客平时的作文多次被当作全年级的范文。1988年高考作文题《习惯》,“按下面的题目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作文题:习惯”。由于头天晚上的失眠,严重影响了语文考试的发挥,特别是作文,几乎是迷迷瞪瞪之中写完的,大失水准。
同样下午化学考试,原本也是剑客的长项,1988年是化学考试实行选择题数量最多的一次,50道选择题,按照时间分配,剑客给了60分钟时间来做选择题,算是顺利。但是,到了第二部分即实验题,被一道试验换算题搞蒙了,花费了近20分钟没结果,最后三道计算题也只好仓促应答,甚至最后一道计算题没答完。化学考试一结束,剑客顿觉大势已去,最拿手的语文、化学遭遇“不测”,重点大学看来大门已经对剑客关闭了一半!
第二天上午考数学,数学原本是剑客最弱的一门,只是近一个多学期,剑客在数学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多了许多,加上数学老师由原来的曹润柬老师更换为陈会淇老师,教学方法更加让剑客适应,提高较快。数学的题目也非常对路,考完数学,让剑客的信心又增加了一大块。可以说数学是超常发挥,结果剑客的数学考了109分(满分120分)。
有了数学垫底,然后英语、物理、政治、生物算是正常发挥。考完之后是估分、填报志愿。估分当时将考试重新演算一遍,结果剑客的估分仅比实际分数差了2分。报考志愿时,也没有现在同学与家长掌握的信息多,对要报考的学校、专业,仅凭简陋的招生指南做选择,虽然有老师帮助指导,但是,更多的还是自己凭直觉、兴趣、估分做选择。第一志愿是重点类,剑客填报了两所大学,一所是哈尔滨的,另一所北京的。第二志愿填报了北京的、省内的几所。第三志愿即大专,剑客选择了全国最好的几所大学中的专科。
志愿填报完之后,就是相对轻松地回家,回家之后,与文化程度不高的爸爸、妈妈,也没怎么就高考的事做交流。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双抢”(抢收抢种)的日子,剑客可以像大半个劳动力一样帮助爸妈割稻子、插秧,以回馈爸妈几年默默的支持与付出。
一个多月的等待,学校少来口信,让剑客去取通知书,剑客平静地一个人乘坐火车至县城,火车票好像是3毛钱。到学校门房,门卫师傅高兴地告诉剑客好像是北京的大学,果然剑客的确是剑客填报第一志愿的大学。门卫师傅的话在今天看来不次于2003年萨马兰奇的那句经典“PEIJING”。
领回大学录取通知书,剑客心里荡漾着幸福。回到家里,爸妈们自然高兴,算是一家人的默默努力有了一个非常的结果!高兴之后,爸妈又要花心思筹措剑客大学的学费、路费,一个学期连学杂费、路费、日常的全部花费预计300块。在那个年代的剑客家庭来讲也还是很吃力的,基本上是家里忙活一年养好的一头猪,活着近一半的田里全年收成。好在剑客所在的学校每月有伙食补助,过惯苦日子的剑客也十分节俭,且从大学的第二个学期剑客就参与了一些勤工俭学活动,帮助校办舞会收门票、组织系里放录像、贩卖游泳衣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爸妈的压力。真实穷人的孩子早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