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大家”黄永玉的万荷堂

标签:
黄永玉沈从文凤凰陈履生李叔同丰子恺万荷堂李商隐红楼梦九江文化 |
分类: 读步天下 |
分享“大家”黄永玉的万荷堂
了解黄永玉是通过央视一档《大家》的节目,认识了一个幽默、风趣并具大家风范的画家。产生亲近的缘由是因为黄永玉出生于一个叫凤凰的地方。更早些是因为黄永玉有个叫沈从文的表叔。湘西凤凰,无论是在沈从文的笔下,还是在今人的镜头中,都是让人留恋的地方。大学毕业那年,同宿舍竟然有三个同学有机会赴湘西凤凰实习,自然,湘西的第一印象是同学实习归来之后描述的了,那时,对美还更多的是懵懵懂懂。
星期六、日,一口气读完了陈履生编著的《黄永玉的万荷堂》,通过陈履生记录式的文字、照片,让我比较完整地了解了黄永玉先生精彩而杰出的人生故事。分享了黄永玉的快乐与才气。分享了10年来“万荷堂”其人其事。万荷堂建筑中,作为黄永玉生活起居的地方“老子居”,其由来的介绍在同样出生在湘赣一带的我更是觉得亲切不少,“老子”在年少时的我们,用土话将来是足以彰显年少时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情来。即便是面对弘一法师(李叔同)来,年少的黄永玉一样地敢说,“丰子恺老子从小就喜欢---咦!你当和尚怎么认识夏丐尊和丰子恺?”“你给老子写张字吧?”,张口一个“老子”,闭口一个“老子”,此处的“老子”自然不是二千年前的那个“姓李名耳的老子”,也非《黄永玉的万荷堂》编者陈履生理解的“它是一个名称代词,为自称,意思是爸爸,应该是乡井市野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实际上,“老子”这两个字只要是如黄永玉一样生活在湘赣农村的人就常会听说或自己也惯用的词,男、女都用到,特别是在与人发生争辩时,“老子就是不服”,“老子就是***,看你怎么着!”,某种程度上是表述或自称为“长辈”的俚语。藉此,仿佛将我带回江南那梦里水乡。
“万荷堂”,顾名思义是与荷分不开的,陈履生用了大量的照片、黄永玉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荷色”。“黄永玉先生的绘画,虽然题材多样,但是,画荷最为有名”、“近世之画荷闻名者有二人,前有大千,后有永玉。”据介绍,1977年,黄永玉画《留得残荷听雨声》,题“石头记有黛玉评商隐诗只此得一佳句,亦雪芹见解也,亦雪芹笔下黛玉之见解也。”书中没有收录这幅画,我却能够在脑海里勾勒出这幅画的意境来。喜欢李商隐的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诗句,我也是二十年前,还在老家九江上中学诗读得《红楼梦》时的心得之一,爱屋及乌吗?但是,不管怎样,“留得残荷听雨声”一直以来还是我也欣赏的诗句之一。由是在浏览博友文章的时候,但凡见到与荷,特别是“残荷”有关的名字、文章,我一定是会拜读的。今次,由陈履生的文字,由黄永玉先生的画,让我再次聆听与欣赏了“残荷”“雨声”,欣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