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银行的竞争力
标签:
银行中行建行工商行农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渣打银行财经 |
分类: 财经天下 |
再说银行的竞争力
最近频繁与银行打交道,除了传统的四大国有银行“中、工、农、建”
外,就是商业银行。自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连续GDP增长最快的地区之后,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进驻。较早的有交通银行
,然后是华夏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2007年浦东发展银行
、中信银行
、招商银行
也粉墨登场,年初香港渣打银行
也入户和林格尔。银行的嗅觉是相当灵敏的,内蒙古已经成为中国煤炭贮藏量最多的省份(约60%),稀土占中国的97%,以伊利、蒙牛为首的乳业占住中国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搜狗)
在商业银行与传统四大银行的竞争中,首当其冲的是人力资源的争夺。在商业运行管理中,本地化管理是最经济的策略。商业银行登陆内蒙古,触觉直接伸至四大银行,之后,原来我们熟悉的一些业务骨干转投商业银行。新近开业的渣打银行也毫不客气地将招聘信息发至四大银行的对口部门。尽管四大银行有其得天独厚的,也是其赖以为荣的政府垄断优势,但是日趋僵化的管理,陈旧的工作环境使一些不安于现状的工作人员有了一次重新选择职业的好机会。难怪乎,原来一些朋友到了商业银行之后,如鱼得水,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一种新生。
在产品与服务同质化非常严重的银行间,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无疑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层面。尽管银行都喜好锦上添花,而不是更多的雪中送炭,但是,优质的客户一样更有选择银行的权力。储户越来越多地流向宽敞明亮、服务态度和蔼的商业银行,除非历史的原因而不得不滞留于国有银行之外。我至少是这样的客户,最早持有建行、农行、商行、中行的各类卡,最终仅保留了中行的两张卡。然后,再保有交通银行的三张卡。最重要原因是无法仍受中国工商银行等那样慢吞吞的工作效率!验证了那句俗语“中国工商银行(ICBC):爱存不存”
最近,我的一个项目在农行
的流程上跑了近两个月,最后,在我们一而再的催问下,才知道其实是一个环节上除了致命问题,这样的问题对方是可以一个电话告知的,结果害得我们在这棵树上吊了60多个工作日。同一天,我们再到招商银行
,接待我们的客户经理在听了我们的汇报之后,当时告知“我们将最快的时间内于风险部门沟通一下,然后最快的时间告诉你们,是否继续!”这句话很中听,成与不成是一回事,态度则是客户满意如否的另一件事。这位客户经理即是来自同城的另一间银行!离开招商银行,我感慨地和同事讲,这就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四大银行远非一个上市,远非一个引进国外战略投资伙伴而能脱胎换骨的!时隔2个工作日,也就是在我写完本篇文章后的一天下午,招商银行的那位客户经理给我电话回复,说我们提交的那项业务他们暂时做不了,且给了我另外的建议,由是我很感激!
相关文章链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