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清华往事清华同方往时并非如烟 |
分类: 行走天下 |
清华园,崛起一个同方
前言:在上传此文的时候,想着用什么标题,缘于十多年的一种情怀,缘于10年前的那本《清华园,崛起一个同方》,索性还叫这个名字。
今天提起清华同方,人们自然说起同方电脑、同方人工环境空调。清华同方是清华校办产业里超过清华紫光的上市公司。但是,10年前得到清华同方与许多校办企业一样,实际也就一些实验室对外承揽项目或销售实验产品的窗口。1997恰好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10年前的6月25日股份公司成立,6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记得,1993年时,清华同方体系中有叫“清华同方信息中心”的部门,在南门外的一座青灰色二层小楼的一层,里外两间房。我接触到的一位叫徐林旗,部门经理,同方上市以后曾任上市公司企划部总经理、北京同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另一位叫徐方展的工作人员,徐方展在华中理工大学拿的双学位,外语水平很好。和我是隔过一座大山的老乡,徐方展不久离开同方去了广东佛山意大利佛斯第摩托车有限公司公司出任人力资源部经理,很巧的是1997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的一次招聘会上,我们意外地见面了,真是“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之后是从徐方展的哥哥处得知他的一些消息,离开佛山是去了深圳飞利浦公司,只是近10年我始终蜗居于北方,与南方的朋友见面的机会很少了,遗憾!
话说,当年成立同方信心中心是缘于东北的一家石油管理局领导,既想利用一下清华大学的牌子装装门面,同时,以合作名义往同方的账上划拨些资金,这样,管理局的领导来北京活动时方便许多。不知道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日后的1997年清华同方通过整合校内包括计算机、人工环境、房地产等优质资产而成为了上市公司,成为全国校办企业一个新的标杆,尤其是时任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陆致成提出同方的“技术+资本”战略发展模式成为一个成功的资本运作案例。由中国经营报社记者汪永平转给我的一本由同方企划部编印的《清华园,崛起一个同方―――1997年清华同方媒体报道摘要》成为我关注同方的一本珍贵内参,至今这本早已褪色的册子仍在我家书柜中收藏!
清华同方,名字起源于清华的“同方部”,一座位于二校门北边广场东侧的古老建筑。同方,源于《礼记·礼行》“儒有合志同方”,意思是“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今天的同方部在校园里显得沧桑,而秉承“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清华之老校训,乘风破浪的以清华同方为代表的校办产业已经成为高科技产业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军团。2006年,公司资产超过130亿元,市值近两百亿元,“清华同方”品牌价值超过70亿元;共申请772项专利,获得了专利权455项。
清华同方、紫光,北大方正,东大阿尔派,上海交大及由此衍生的上市公司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实力股。因为关注校办产业,2001年我曾在《中国供销商情》杂志发表一篇题为“金鸡打鸣不下蛋”的文章以评价当时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出路,受到关注。
2003-2004年参与策划美国萨斯特有限公司“地源热泵”项目在国内合资、市场推广的一些工作,当时的清华同方人工环境公司是此行业最大的一个竞争对手,由此,我再次有机会接触同方、研究同方。当时,我感觉到同方人工环境使我们最难以超越的一是她拥有的百年清华以及十几年的同方品牌,二是她已经汇聚了一大批专业的、训练有素的技术与市场人才。在技术与工艺的产业化逐渐趋同的今天,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何况是金字招牌“清华”!
(古朴的同方部)
(同方部前边的广场)
(今日同方大厦)
(收藏的同方内部刊物,左为封面,右为圈划过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