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诚于行 谦卑于心
昨天晚上,驱车回北京,一路上,同事们交流起信仰问题来。激励的交锋中,各自表述着关于信仰,关于神。在我粗浅地看来,源于东方的佛教与西方的基督教共同点之一是教人为善。虔诚于行,谦卑于心。
信奉佛教是一种自觉、甚至不自觉的行为。佛教的传播多数是意义上的传导,比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信佛,村里、邻居或朋友信佛,自己也就跟着信佛,多数只是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信,表现为出差、旅游至有寺庙的地方,不自觉地跟着人们去烧柱高香,祈求佛祖保佑自己、家人、朋友,而且祈愿的内容是保密的。烧香敬佛,祈求佛祖保佑我们如何如何,以祈求的虔诚度来取得佛祖呵护程度。当然,相对虔诚信佛的会选择阴历初一、十五吃斋念佛。更虔诚的选择每月阴历初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十日持斋戒,吃斋念佛,每年的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传说中的观音菩萨生日、成道日和涅槃日专程赶赴附件的寺庙敬香、打坐、念佛、吃斋饭。只是,出家层次的佛徒会受到系统的经论辅导,包括被要求遵守戒律(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但是,普通的佛教信徒,往往更多的是佛祖在心,虔诚的程度因人而异。更有甚者,是作了坏事、恶事之后,祈求佛祖的原谅;或是,在佛祖面前是祈求护佑,表现为诚心悦服,但一转身还是为所欲为。以上,是我所感受的东方人信佛的一些特征与表现。
基督教通过传教士的说服、影响力而引导人们信奉基督,是一种主动的传递过程。虔诚的基督教徒认为自己所作所为、努力成功是为取悦于神。圣经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尤其是细节上的规定,使信徒们有一个可以遵照的尺度,有一面可以透视自己的镜子。诵读经文,修炼自己、告诫自己,日复一日地向神忏悔,在修炼与忏悔中升华自己。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遵从同一种规则,慢慢地社区、社会就形成为一种秩序,就是和谐。
所以,我理解佛教与基督教之不同,在运作上(我没想好用更精确的词)是各有精髓与利弊的。以上的感受仅仅是个人对于佛教、对于基督教传播之管见与体会,无意亵渎。但有一点我是推崇的,就是信仰是人所必须的,尤其是发于内心的那种对于信仰的虔诚。之于工作会努力,之于做人会谦卑。做学问如此,做企业更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