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始状态:1月1日
资产负债表(1月1日) 货币资金5000元
负债
0元
固定资产
0元 净资产5000元
利润表(某天-1月1日)
收入
0元
成本 0元
利润 0元
现金流量表(某天-1月1日)流进
5000元
流出 0元
净额 5000元
2、2月1日买入一部货车,货款5000元,可使用5年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5000
贷:货币资金5000
资产负债表(2月1日)
货币资金
0元 负债
0元
固定资产5000元 净资产5000元
利润表(1月1日-2月1日)
收入
0元 成本 0元
利润 0元
现金流量表(1月1日-2月1日)
流进
0元
流出 5000元
净额 -5000元
3、然后货车开始工作赚钱,假如一年后收到运费2000元,即收入2000元。
根据权责发生制,收入必须配比成本(费用),当时买入时只有发生成本但是没有计入,如今有了收入虽然并没有发生成本,但是根据配比原则,需要同时计入收入和成本,只是这个成本是逐渐分摊的。
如假设平均5年等额分摊,那么5000元/5年=1000元/年,即固定资产折旧为1000元,作为成本计入利润表。
那么固定资产的净值=原值-折旧=5000-1000=4000元
资产负债表(一年后的2月1日) 货币资金
0元 负债
0元
固定资产4000元 净资产4000元
利润表(2月1日-次年的2月1日)
收入 2000元
成本 1000元
利润 1000元
现金流量表(2月1日-次年的2月1日) 流进 2000元
流出
0元
净额
2000元
从上面可见,实际利润应该为2000元,虽然发生折旧但是并没有现金流出,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
真实利润=报表上的利润+折旧,或者说,股东盈余=利润+折旧
还有两个恒等式:资产=负债+净资产(股东权益)
收入=成本+利润,或者是,收入-成本=利润
我的体会,应该再加上一个现金流量恒等式:流进=流出+净额,或者,流进-流出=净额
资产负债表好比是一张照片,拍下公司当前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而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好比是一段纪录片,记录了公司某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应用的是权责发生制,而现金流量表应用的是现收现付制。
在所能看见的会计书上均没有发现股东盈余=利润+折旧的原理以及怎样同时反映在三张财务报表上,本人只好尝试着分析表述如上,恐怕有班门弄斧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