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寻找经济护城河3--网络效应
(2011-01-17 13:10:44)
网络效应的本质就是规模和价值的正循环,而且价值的提升速度要大于规模的增速。其基本模式就是规模越大,价值越高,和以有形资本为基础的行业相比,网络效应在信息类或知识转移行业中更为常见,原因是在于信息是非排他性商品,就是这种商品可以同时给很多人共享,一个人使用并不妨碍其他人共同使用。
1 信用卡网络
美国信用卡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VISA、MASTERCARD、美国运通、发现卡占据了全美信用卡的85%,美国的信用卡网络相对封闭,如果你需要付费,使用这四大信用卡网络的覆盖更广泛,可以使用的地方更多,也就越便利,于是使用的人更多,愿意使用四大信用卡行网络的商家就越多,网络就更大,通过这种循环把企业做成巨无霸。
2 微软、腾讯
windows几乎成为了操作系统的别名,word、excel等办公工具已经成为行业标准,我们都不能脱离他们因为别人都在用他们,如果我们另辟蹊径用别的操作系统,我们可能就会因为别人的文件不能与我们共享带来的麻烦付出代价,所以我们别无他法,然后就是用的人越多,这种标准就更成为标准,所以软件开发商、我们都只能甘心被微软绑架了。
腾讯也是一样,QQ已经成为国内电脑通信工具的代名词,QQ构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大家即时通讯,玩QQ游戏,传送文件都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你在用QQ的原因是因为别人都同时在用QQ,如果我不用QQ,别人在用QQ,我就没有方法跟别人联系,那结果就是用的人越来越多,腾讯也越做越大,我们也越来越离不开腾讯。
3 淘宝
淘宝的故事与前面几个又有所不同,淘宝形成网络的原因是我们来这里买东西因为这里有卖家,我们来这里卖东西因为这里有买家。这样就发展成越来越多的人买东西--越来越多人卖东西--更多人买东西--更多人卖东西。然后就变成现在巨无霸淘宝了。
4金融交易所
交易所的网络效应在于买卖的流动性,买家越多,卖家就越容易出货,如果是大宗交易得到的价钱也更合理。但这里有一个反例,就是期货交易所与股票交易所的不同,股票交易所处于激烈竞争的微利状态,而期货交易所获利甚丰,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类似的二者收益差距这么大呢。多尔西解释说,在一个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可以在另外一个交易所很容易地卖出,因为这就不能形成一个封闭的池子,网络也因而不能越做越大。期货交易就不一样,你在哪里买来的期货就只能在那里卖,所以能形成正循环而不断做大。多尔西提出如果一家公司要想从网络效应中获益,就必须营造出一个封闭的网络,一旦这个本应封闭的网络被打开,网络效应就会四处飞溅。
5
汇款公司
西联汇款的故事是公司创造了对手3倍的网络,因为通过他们用户可以把资金送到西联汇款的竞争对手无法到达的地点,西联汇款能实现5倍于竞争对手的交易量,网络效应带来的收益并非线性,网络规模扩大带来的经济价值增长率要大于其绝对规模的增长率。
6
第三方物流公司
第三方物流公司是实现托运人与运输工具的对接,就是托运人与运输公司的中介,运输公司为了保证尽可能动用其运营能力,所以他们必须寻找能尽量提供劳动量的公司,所以第三方物流发货人越多,他们对运输公司就越有吸引力,运输公司的数量越多,网点越多,价格和服务就越好,发货人就越选择这家第三方物流。
7
高管经验分享网站
这种公司听起来有点另类,其实就是在做一个网络,允许高管之间分享经验,因为高管关系资源的稀缺,使得具有大量相关企业高管参与的网络非常值钱,形成了高管数量越多--能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大--更多企业参与--高管数量更多的闭合环,只要这里的企业数量足够的多,高管对价格的不敏感和信息对高管重要性造成闭合环以外的网络只能望洋兴叹。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