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凡达背后的集体沦陷

(2010-01-10 20:31:10)
标签:

杂谈

    当一部电影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时候,关于它的点点滴滴都势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阿凡达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上周三,拥有亚洲最大银幕、最能完美展现阿凡达迷人画质的万达电影城IMAX厅出现技术故障,各路记者蜂拥而至。

    这本是正常之举,可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让我大跌眼镜,不吐不快。

    首先是广州某报记者。当时,该记者还没到现场,她在电话中向我简单咨询了下情况,寒暄过后,她说:“万达给不给票?领导说了,如果万达给票,那我们这稿子就不写了”。

    这让我有些错愕,虽然记者用负面新闻换取私利的事情我听得多了,可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以公信力著称的媒体居然也会为了几张热门电影票,而以集体的名义沦陷。

    而在采访现场,一个经营意识颇佳的东莞某报记者,更是当场拨通领导电话,咨询在新的一年万达电影城有没有向该报续订广告,“如果没有续订的话,这或许是个契机”。

    世人皆知,现今媒体主要以广告生存。这记者刚说的行话,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我们有机会敲万达一笔了。这不禁让我这位习惯了采编经营严格分离的新闻后辈更加错愕。

    我心想,这和黑社会敲诈勒索有何区别?

    次日,错愕继续。我还在家中,就听闻广州某报社会新闻部和时政新闻部,为了争取报道万达出现故障的机会,而以部门的名义互掐。

    这种互掐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事实上,除去阿凡达的因素,故障一事几乎称不上什么新闻,可双方之所以如此互掐,无非就是冲着万达为了灭火,可能用来公关的几张电影票罢了。

    世人总说,媒体是社会道德底线最好的试金石,可就上述事件看来,我反倒觉得阿凡达是媒体道德底线的一块试金石,在这块石头上,谁是铁、谁是铜、谁是金、谁是银,无疑一清二楚。

    在遥远的过去,新闻记者公会曾给报人制定了八条守则,其中第二条就是“不为公众服务而仅为私利驱使者,均为背信弃义之徒”。我想,这守则虽然时隔已远,可现在拿来共勉同样为时不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