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图说:4月11日上午11点,一个彝族小学生走在上学的路上。在凉山贫困地区,多数小学教学秩序混乱,学生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去上学。
图说:一个辍学的彝族小女孩背着蕨菜艰难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她背上的蕨菜远远超过她的身高,但回家的路还很长,按四驱越野车的车程计算,至少超过半个小时。和多数身处石排的童工一样,她渴望大山外面的世界,哪怕每个月只给她50元。
图说:童工马海曲布在凉山美姑县牛牛坝乡屯地村小学的师弟师妹们,他们的老师马青华总是担心孩子们遭工头拐骗,所以总是把校门关的严严实实。
图说:昭觉县四开中心校爱心班学生正在吃早餐。爱心班学生均为孤儿,由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出资扶持,但仍有部分学生遭工头拐骗,外出打工。
图说: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竹核乡“特困家庭女孩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班”围墙上的标语。技能培训班的老师希望通过免费培训的方式,将适龄的彝族女孩送至大城市的合资合法企业就业,以获取长期稳定的收入,但由于工头的原因,他们常常找不到学生。
图说:凉山美姑县牛牛坝乡屯地村唯一的土路上,几个成年人牵着骡子艰难回家。他们住在山上,以土豆、荞麦为生,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元。
前一篇:70后和80后
后一篇:阿凡达背后的集体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