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山因山顶塑有一座两臂展开、形同十字架的耶稣像而得名。耶稣山也被称为基督山,由于它的形状好象驼背人隆起的后背,所以还被戏称为驼背山。其实,它的正式名称是科尔瓦多山。耶稣山位于奇久卡国家森林公园东侧,耶稣山或许是到里约热内卢旅游的人们,都想要来的景点之一,耶稣山也是巴西和里约的象征和地标。
在海拔710米的耶稣山的山顶上,矗立着的那座巨型耶稣像,更是世界所有著名的纪念雕塑之最,并且在2007年入选了世界新七大奇迹。这尊耶稣像是为了纪念巴西独立运动胜利而建造的,耶稣塑像重1145吨,高38米,张开双臂的耶稣臂展长度28米,从远处望去,耶稣似乎在拥抱和呵护着里约热内卢这座城市。
里约热内卢的救世基督像,是一座极具装饰艺术风格的大型耶稣基督,也是世界最闻名的纪念雕塑之一,耶稣像由波兰裔法国艺术家朗多夫斯基(PaulLandovsky)所设计,他1926到1931年间,先在法国造好雕像的片段,然后再运到巴西组装,塑像整体采用水泥材质,历时四年建成。
在科尔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最早始于19世纪中期,曾有一个天主教神父(佩德罗•玛丽亚•博斯)请求巴西帝国的伊莎贝尔公主筹措资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纪念物。但伊莎贝尔公主似乎对这个主意不是很在意,而当巴西在1889年成为共和国后,这个设想更是完全被政府否定,因为当时的法律强制规定必须政教分离。
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个地标”的提议,是由里约热内卢的Cardeal dom Sebastiao
Leme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通过组织了一个叫做“纪念像周”(Semana do
Monumento)的活动来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巴西的基督教徒。耶稣基督雕像的最初设计要求包括:必须有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有一座手持地球的耶稣基督像和一个象征世界的基座。最后选择了“救世耶稣展开双臂”为设计外型。耶稣山上的这座纪念雕像,是由当地的工程师海托•达•席尔瓦•科斯卡负责监督建设的。
一组工程师和技师团研究了兰多斯基的设计方案后,决定以钢筋混凝土代替钢材,以便更适合十字架形状的雕像。科斯卡和兰多斯基决定以滑石作为雕像的外层材料,因为它有柔韧性高的特点,而且能够抵抗恶劣的天气。为此,里约热内卢还特意建造了通往科尔科瓦多山的上山铁路,以便将打造雕像所需的建筑材料运到山顶。
1931年10月12日,耶稣像在科尔科瓦多山上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巴西总统瓦加斯亲自为塑像剪彩,这一天恰好也是巴西主保圣人Aparecida的圣母显灵日(又称守护神节)。落成典礼的一大亮点是照明系统的启动,原本计划是由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从他在那不勒斯的游船上,通过他发明的无线电遥控启动开关,但是由于当天天气状况恶劣,信号强度受到影响,最终不得不改由科尔科瓦多山上的工作人员手工开启。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庆典上,里约热内卢的枢机大主教欧瑟比欧•奥斯卡•舍伊德,亲自在塑像下为圣母显灵日做弥撒,这使得这座基督像成为基督教的朝圣圣地,从此以后,基督教徒可以在塑像前接受洗礼和宣布结婚。
这座巨大的耶稣像屹立在科尔科瓦多山顶已超过80年,耶稣像的基座高8米,里面是一座可以容纳150多人的教堂,由于碰巧教堂里有活动,我未能看到里面的情景。教堂的门口,矗立着建造耶稣像的倡议人Leme大主教和施工监理工程师科斯卡的塑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