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来到伊斯坦布尔的人,没有人会不去那个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一游。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奥尔罕•帕慕克,在他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一书中写道:“假使这城市诉说的是失败、毁灭、损失、伤感和贫困,博斯普鲁斯则是歌咏生命、欢乐和幸福。伊斯坦布尔的力量来自博斯普鲁斯......”

1

2

3
4 金角湾的这座加拉达大桥,被视作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

5

6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蜿蜒穿梭在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著名海峡。眺望海峡的沿岸,不仅有拜占庭时期的夏宫,还有奥斯曼帝国的城堡、宫殿,伊斯坦布尔的过去与现在、绚丽豪华与朴素纯美,仿佛总是在你的眼前鲜明地并存着。伊斯兰教的谚语说,古兰经诞生在麦加,读者在埃及,珍藏在伊斯坦布尔,据说仅在伊斯坦布尔,就有500多座清真寺。
多玛巴切新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一侧的岸边,由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下令兴建,绵延600多米,始建于1843年,1856年完工。建筑工程耗费500万奥斯曼金磅,相当于35吨黄金,有14吨黄金制成金箔用以装饰宫殿的天花板。
自从这座奥斯曼帝国的新宫建成后不到70年,持续了400多年的奥斯曼帝国的大厦便轰然而溃,最后一任苏丹流亡他乡,后宫佳丽也作鸟兽散,这座曾经辉煌的奥斯曼帝国皇宫,也只能苍凉的流落在风吹雨打中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岸边......
苏莱曼清真寺耸立在金角湾西岸(欧洲一侧)老城的一处山丘上,4座宣礼塔,每座高72米,被称之为伊斯坦布尔最美的清真寺。苏莱曼清真寺由苏莱曼大帝命令帝国鼎盛时期最著名的建筑师希南的弟子所设计,于1550年到1557年耗时8年兴建完成。苏莱曼大帝和皇后洛克塞拉娜死后,都葬在苏莱曼清真寺的墓园中。
1854年为苏丹避暑做礼拜而建的迈吉狄清真寺,就在博鲁普鲁斯海峡大桥旁边,它也是伊斯坦布尔的明信片建筑。
郭克苏宫,建于19世纪中期,名字来源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湍急的水流,为苏丹帝王夏宫之一。

25

26
契拉昂宫是1874年建筑,与多尔玛巴赫切宫相邻,现在是契拉昂凯宾斯基酒店,也是世界最奢华的酒店之一。
Kuleli海军学院,建于1860年,它有两座造型像巫婆帽子的塔楼。
女儿塔又名勒安得耳塔,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处的一座古塔,距离亚洲一侧的斯屈达尔的海岸200米。少女塔由拜占庭帝国皇帝阿历克塞一世始建于1110年,曾在此用铁链封锁海峡,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少女塔曾毁于1509年地震和1721年大火,重建后用作灯塔和旅游观光,塔的内部辟为咖啡馆和餐厅。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女儿塔,也是伊斯坦布尔浪漫情调的象征,它最初建于12世纪拜占庭时代,曾是用于航海的灯塔。传说,有一位皇帝,非常钟爱他女儿,有一天他梦见女儿会被蛇咬伤,于是他就把女儿藏在这个塔里,可是蛇又藏在给女儿送饭的篮子里,结果,皇帝钟爱的女儿最终还是死在蛇的口中......
土耳其人说过:没来过伊斯坦布尔,就不算到过土耳其,没欣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美景,就不算来过伊斯坦布尔。置身于海峡之上,或许当你前一秒刚看到的是奢华贵气的皇宫,后一秒立刻又被列为世界遗产的传统小屋所吸引,又仿佛前一分钟,人还在欧洲的车水马龙,后一分钟,便来到了亚洲的悠闲自在......

39

40

41
42
暮色中的索菲亚清真寺和老皇宫

43

44

45
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凝固着伊斯坦布尔的过去与现在,还有着伊斯坦布尔不朽的传奇。尽管海水始终在这里流动,但土耳其的历史或许已在这里被凝固成永恒。航行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你或许还会有种时空的位差,欧洲距离亚洲有多远,它仅仅隔着脚下的这条海峡,历史和现代有多远,它仅仅隔着岸边的那堵墙......
46
夕阳下的加拉达塔

47

48

49

50

51
每当夕阳西下,夜幕即将降临之时,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亚两岸华灯初上,海峡的水面熠熠泛着金光,倒映着两岸的古堡、清真寺、屋影和树影,呈现出的是一种醉人的、朦胧的和充满神奇的景色......
当你亲历了船游博斯普鲁斯海峡,或许你不仅能体会到,奥尔罕•帕慕克所说的这条歌咏生命、欢乐和幸福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那种意境,或许还能感受到,他所说的这片海的自由和那来自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