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2017-11-30 00:01:08)
标签:

365

旅游

风景

摄影

北京

杂谈

分类: 我的国内游记
      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该处是个小山丘,名“青山”。据传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又有煤山的俗称。明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因其紧邻故宫,又被誉为“万岁山”和大内的“镇山”,景山一名是清朝初期改称的,景山是古代能俯瞰故宫的唯一之处。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1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2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3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4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5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6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7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8
      明清年间的景山,山上丛林蔽日,鹿鹤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野趣。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后果园”之称。历朝皇室帝王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当年的景山,实则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站在景山之上,整个故宫的全貌尽收眼底,因此,站在景山上看故宫,也成了外国人和我国外地旅游团的一个热门旅游景点。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9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10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11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12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13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14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15
      相传明成祖朱棣(1404─1424年)曾梦见一座9梁18柱72脊的角楼,并下令于9天之内照样设计,否则工匠便要杀头。工匠均想不到如何设计。就在这时有一老人手提个设计精巧的蝈蝈笼走过,该笼恰巧共9梁18柱72脊,匠人们灵机一触按这个蝈蝈笼设计了角楼,匠师们并认为老人就是鲁班师傅下凡指点。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16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17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18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19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20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21
      9梁18柱28个翼角72条脊的故宫角楼,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于一身,充分显于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由于角楼的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不仅成为紫禁城的标志,也让人惊奇,赞叹与敬仰。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22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23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24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25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26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27
334@365我看到的初冬时节的北京景山公园(二)俯瞰故宫
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