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2015-07-29 01:06:08)
标签:

365

旅游

风景

摄影

随笔

杂谈

分类: 我的国内游记
      嵩山中岳庙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圣地,它位于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距河南省登封市城东仅4㎞。它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总面积11万平方米,被誉为中州祠宇之冠。千年古刹中岳庙,不仅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实属罕见,堪称华夏文明道教圣地。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1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2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3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4
      中华门是中岳庙的前门,原名“名山第一坊”,为木建牌楼,1942年改建为砖瓦结构的原庑殿式牌坊,且更名为“中华门”。门额内外分别写有依嵩、带颍、嵩峻、天中八字,简要地说明了中岳庙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中华门北侧,有一座八角重檐亭,即“遥参亭”,是古代过往行旅拜谒岳神的地方。檐坊和雀替上面透雕戏曲故事,形象优美,精巧异常。穿过遥参亭,迎面就是天中阁。天中阁在明清之际曾是中岳庙的正门,原名黄中楼,明嘉靖年间改为今名。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5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6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7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8
      中岳庙始建于秦,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沧桑,风吹雨打,又经过很多代人的不懈地修建,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中岳庙的前身为太室祠,始建于公元前221-207年,初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可能是近几十些年间,这里又进行过大量改、扩建的缘故,今天我再次看到的中岳庙与我三十多年前看到的那个中岳庙,已经是貌似神移了。记忆中三十多年前,这里面的每一座庙宇虽显陈旧,然而,古风古韵犹存。而今再来中岳庙,陈旧的庙宇虽然已变得金碧辉煌,但给我的感觉却是仿佛在观赏一个庞大的、缺少了灵气的赝品。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9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10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11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12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13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14
      传说。历史上的汉武帝,曾对于建设全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因时代的局限,到了晚年,他热衷于神仙方士之说,渴望自己能够同传说中的轩辕皇帝一样,成为神仙。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游览和礼祭嵩山,在登上太室山时发生了奇迹,随从的官员在山上听到好像有呼万岁的声音,其实,这是方士们为博得汉武帝欢心,投其所好而设的一个骗局。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15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16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17  千年古柏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18  千年古柏
     
       晚年好大喜功,贪恋长寿的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下令叫祠官增建太室神祠,禁止砍伐山上的树木,以山下之百产封给神祠作为供奉之用,使中岳庙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太室山也被封为嵩高山,简称嵩山,正式与中国原有的四岳并列,称为中岳。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19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20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21  千年古柏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22
      在古代,中岳庙一直以来既是祭祀岳神的场所,又是重要的道教宫观。道教虽然兴起于东汉时代,但其来源却是我国远古时代的巫术,后来继承了秦、汉以来的神仙方士之传统,历史渊源较长。中岳庙也是道教在嵩山地区的最早基地,道家尊中岳庙为“第六小洞天”,他们认为这里是周朝的神仙王子晋的升仙之处。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23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24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25  唯有它们还散发着灵气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26
      中岳庙的正殿峻极殿坐北朝南,东毗牧子岗,西邻望朝岭,前对玉案山,背靠黄盖峰。中岳庙自中华门起,经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嵩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至御书楼共十一进,长达1300米,共有楼、阁、宫、殿、亭、台、廊等各种建筑四百余问,面积十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的中岳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挑檐抹角,四龙吞脊,顶覆黄色琉璃瓦,庑殿式建筑,朱墙黄瓦,气势雄伟,素有“台阁连天,甍瓦映日”之称。中岳大殿也是庙内最大的建筑,殿内正中供奉崇圣大帝中天王,两侧配祀以使臣和侍者及镇殿将军方弼、方相。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27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28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29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30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31
      出天中阁沿甬道拾级而上,其后便是木结构配天作镇枋。它原名叫“宇庙坊”,古时称中岳为土神,意思是以地配天。枋起三架,庑殿式屋顶,斗拱雀替,雕琢华丽。正楼额书“配天作镇”,左右配楼分别书宇庙、俱瞻。配天作镇枋后为松柏掩映的崇圣门。此门为过往门庭,因中岳神曾被封为“中岳天中崇圣大帝”而得名。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32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33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34
      崇圣门东面的古神库,创建于北宋。在古神库周围有四个高大的铁人,四大铁人铸造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高3米许,重约3吨,铁人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威严,栩栩如生,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同时也是北宋铸造的艺术珍品。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35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36  守库铁人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37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38
      文昌殿也称化三门,取名于道教的“一气化三清”,是中岳庙的过往门庭。化三门后的西侧,有无字碑亭。亭内立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只有线刻花边,没有文字,故称“无字碑”。立此碑的意思是说岳神之德,大得难以用文字形容,故立空石,以示纪念。化三门之北是峻极门,因中门两侧塑有两尊高达4.5米,执斧秉钺,气势威武的将军像,故又名“将军门”,将军们也是中岳大殿中心院的山门。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39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40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41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42  护法大将军
      “华山如立、泰山如坐、北岳如行、南岳如飞、中岳如卧”。在中岳庙峻极门前甬道的两旁,为四岳殿,按顺时针方向开始依次是东岳殿、南岳殿、西岳殿、北岳殿,加上中岳殿恰是五岳。古人称中岳庙为土神之宫,五行土为尊,所以中岳为五岳之首,配之以四岳殿,表示“五岳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观念。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43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44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45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46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47
      现在中岳庙的中轴线是一条由青石板铺成的大甭道,沿中轴线从南向北,由低而高,庙的东路和西路,还分别建有太尉官、火神宫、祖师宫、小楼宫、神州官和龙王殿等单独的小院落,还存有汉代到清朝的古柏三百余株。正是这些亭门宫殿,又重新构成了中岳庙规模宏大的现代“仿古建筑群”。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48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49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50
      御书楼是中岳庙最后一座殿宇,原名“黄箓殿”,是储存道经之地,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来清代乾隆皇帝游中岳时,曾在此殿题碑书铭,故又称“御书楼”。现为硬山庑殿式黄色琉璃瓦楼房,为民国所建,两侧顺山房是储存祭器的地方。
      记得我三十多年前来这里时,在寺院中随处可见道士们的身影,我还与道士们随意闲聊。时过境迁,如今偌大个中岳庙,除了大殿里和售货亭里之外,在大庙的寺院中,我再也没有看到一位道士的踪影。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51  御书楼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52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53
      这是我们在登封旅游期间居住的登封的玖隆商务酒店,每间房价118元,每间房间里都配备了可以免费使用的电脑,性价比也算不错。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54  (手机拍摄、下同)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55
210@365时隔三十多年再看嵩山中岳庙
5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