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2015-07-19 00:05:04)
标签:

365

旅游

风景

摄影

随笔

分类: 我的国内游记

      不知道为什么,听说过郭亮村的人,远比知道万仙山的人要多得多。郭亮村可谓万仙山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传说,在东汉末年,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于是,太行山区的农民儿子——郭亮,率部分饥民揭杆而起,反抗压迫,得到广大农民纷纷响应,很快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民起义军。

      当时封建王朝慌了手脚,屡次派兵镇压,只因山高路险,皆遭失败。后来,就采取了封官许愿的办法加以利诱,当时郭亮手下有一将领名叫周军,投降了官府,被封为“平西大将军”,率领官兵前来郭亮村镇压义军。因寡不敌众,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绝壁,后因周军围困,粮草断绝。郭亮急中生智,让士兵将战鼓与山羊悬挂在树上,羊四蹄乱蹬,鼓声咚咚日夜不停。同时,郭亮令士兵从山背后用绳索系下绝壁,全部安全转移到了另一个自然村(今“会逃站”)。后来,这个悬崖上的山村在建村时,人们为纪念郭亮,将村名取为“郭亮”。“悬羊擂鼓”的典故皆出于此。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1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2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3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我和我的老战友们来到郭亮村

      时过境迁,今天的郭亮村现有83户,320口人,辖郭亮、另山、回逃站、不跌凹四个自然村。面积7.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在郭亮村的村口,有一颗千年汉柳十分醒目,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纂政,带兵追杀刘秀,刘秀沿太行山而逃,来到此地饥渴难忍,且追兵逼近,紧急中落鞍下马,爬上这一棵柳树藏身,采柳絮充饥,终于躲过动难。后来,刘秀当上皇帝后,为感谢这棵柳树的功德,敕封为奉公柳。岁月荏苒,汉柳渐枯,1978年曾被大风拦腰折断,当大家都以为汉柳要寿终正寝时,谁知一年后,枯树的树干上又长出新芽。这里的老百姓都说,是当今的太平盛世让千年古柳焕发新生。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5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6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7

     “中华影视村”,是今天郭亮人引为自豪的美誉。从1975年以来,当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郭亮村撩开神秘的面纱时,海内外影视界立刻就看好郭亮的自然风景。谢晋沈好放冯小宁等国内著名的影视大腕无一不被郭亮原始古朴的村落风貌和壮美太行的景色所吸引,从此和郭亮频频握手。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6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外景。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8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这是当年拍摄电影“举起手来”搭建的鬼子炮楼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10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11  炮楼里面

      被誉为影坛巨臂的谢晋导演,为拍《清凉寺钟声》曾三上郭亮,在村里常住百天之久,称郭亮是“太行明珠”,并刻石留言:“太行深处郭亮村化名为影片清凉寺钟声的乳泉村,我们曾在这里度过盛夏深秋,我们曾和郭亮的父老兄弟姐妹结下深厚友谊,美丽的村庄,勤劳的乡亲将永远留下我们的记忆里。”

      2002年,国家一级导演冯小宁执导的电影《举起手来》也在郭亮村拍摄外景,更让郭亮村名声远播。著名导演于本正、郭凯敏、沈好放等也都曾在郭亮食宿多日,留下墨宝。著名演员杨在葆许还山赵丽蓉濮存昕赵炎郭达潘长江等也曾在这里拍摄过影视剧。我觉得,把郭亮村誉为“华夏影视村”、“中国第一影视村”,完完全全是名副其实。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12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13  炮楼的瞭望口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14  炮楼的顶部可一览南太行的层峦叠嶂,只可惜霾污染太重!

      1990年深秋,著名导演谢晋执导《清凉寺钟声》,选中郭亮村拍摄外景,剧组人员从上海来到郭亮,那时郭亮村没有宾馆,没有招待所,只能住在群众家里,并受到村民的热情接待。为了让谢晋有个合适的休息处,村里安排了几个地方,让谢导挑选。谢晋来到这间小屋子,推开窗户,见雪花飘飘,窗外青瓦染白,远山苍茫,吟诵了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就决定在这儿居住。房东李章锁、申秋英夫妇拿出新缝的被褥,每天给谢导烧水煮茶。电影拍好后,谢导为感谢房东,与他们拍了几张合影,并提笔写下“太行明珠”。如今,村里还保存着谢晋当年居住的这间房子和用过的物品,并起名为“谢晋居”。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15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16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17

     正是郭亮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风俗民情,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艺术名家、影视巨臂、中外游客、美院学生,源源不断地慕名来到这里。

      走进郭亮村,饮食农家饭,看炊烟袅袅,瞧百年老宅,观蓝天白云,听瀑鸟合鸣,走林间小道,吸太行氧吧,坐石凳弈棋诵诗,临景挥笔,泼墨丹青,不失为领略时光倒流,归返原始韵味的好去处。还有,郭亮村的森林浴、生态游、观日出、赏明月、登石梯、攀崖壁、探洞穴、濯清泉、认草药、拾蘑菇、品山泉甘甜,尝山果纯香,凭吊山寨墟址,发思古之幽情,看影视村天然外景,听村民讲拍摄趣闻,想必也更加让你平添几分乐趣,几分游兴。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18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19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20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21

      有民谣曰:“千仞绝壁立太行,高阔雄险在郭亮。崖上耕织农家乐,清风白云拂石房”,说的就是“崖上人家”。在郭亮村一个海拔1297米的地方,有一石缝孤独另立,与绝壁隔离10多米,名为另山。明清时代,有人家在此筑屋,现存四个院落,十二座房屋,均为木石建造。门外就是深达100多米的绝壁,故被称为另山村,后又改称“崖上人家”。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22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23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24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25

      郭亮村也曾是一个抗日根据地,郭亮村的这座红石桥,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1939年,抗日太行分局曾派王云青(王好运)、万景祥、万景德在郭亮村开展抗日活动。他们住在村民刘玉奇家中,以贩卖牛羊、棉麻为掩护做地下工作。1941年,已故皮定均将军率八路军曾在此驻扎。郭亮村还曾经是辉县抗日政府所在地,时任太行分区司令员皮定钧和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王云清都曾在这里住过多日。电影《李向阳》生活原型,传奇英雄郭兴也曾在这里学习培训、接受任务。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26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27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28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29

      红石桥最早只是个木头桥,两根木头并排连接。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八路军往来行走不便,于是就和当地群众一起拆除木桥,从河边采红石垒成拱桥,虽然历经战乱,但石桥依然弥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个个影视剧组来郭亮拍摄外景,红石桥在许多影视剧中多次显露身姿,在它的传奇经历中,又多了几分新趣。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能有幸寻觅到父辈们当年的抗日足迹,实乃令我倍感亲切!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30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31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32

      据传,郭亮村的天梯,是北宋名将牛臬在太行驻兵时修建。后经多次扩修,成为要道。自秦汉以来,郭亮村就有人家。据说,当年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时,最终就是从这里逃到山下的南坪村后,才平安躲过死劫。如今,天梯不仅曾是郭亮历史的见证,也曾是郭亮封闭贫穷的象征,当年郭亮村13壮士开凿挂壁公路之前,就是面对这条石梯举拳宣誓、修路致富。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33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34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35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36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37  再向前半步,小命就呜呼哀哉。

      我觉得,走进万仙山景区的郭亮村,住在农舍,食农家饭,看炊烟袅袅,瞧百年老宅,看蓝天白云,听瀑鸟合鸣,走林间小道,吸太行氧吧,坐石凳弈棋诵诗,临景挥笔,泼墨丹青,实乃一次难得的领略时光倒流,重归原始韵味的最好享受!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38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39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40  站在郭亮村鸟瞰南坪村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41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42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43
200@365我看到的郭亮村
4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