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2015-07-08 00:02:58)
标签:

365

风景

旅游

摄影

随笔

分类: 我的国内游记

      娲媓宫,是为祭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而修建的。娲媓宫位于河北省涉县西北约10公里的凤凰山上,东距邯郸百余公里,相传是远古“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娲媓宫始建于北齐文宣帝时期,是中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的古建筑。后经历代修葺、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总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整个景区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建在山腰上的娲媓宫。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1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2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3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4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5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6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7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8

      在娲媓宫景区里,似乎所有主要景点的名称都和补天有关,走进景区大门向西行走不远,你首先会看到补天湖。补天湖是在娲媓宫河谷地带引清漳河水建设13万平米的生态水面,周边建设娱乐、服务设施和特色园区。该项目总投资2500多万元,由拦河坝、溢洪道、引水渠、景观清水平台等部分组成。我觉得,这里虽然叫补天湖,但似乎与女娲补天的传说并不搭边。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9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10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11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12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13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14

      娲媓宫原为文宣帝高洋在位时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据这里碑文记载,此处古迹最早创建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另据《涉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为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文宣帝高洋自邺至晋阳,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文宣帝高洋“信释氏,喜刻经像”,在这里较大规模地修建了娲媓宫,并在山麓开凿石室,内刻佛像,以后又将佛经“勒之岩壁”。到明代又陆续修建了不少宫宇,清代又曾大规模重修。累经历代迭次修建,这里渐而成为占地1.5万多平方米的一组建筑群。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15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16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17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18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19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20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21

      我觉得娲媓宫景区山下部分,最为恢宏的当属“补天广场”。这里仿佛就是整个娲媓宫景区的心脏。

      据《淮南子·览冥训》、《路志》、《独异志》等典籍记载,传说女娲曾抟土造人,送子继嗣,“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从此人类和万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赢得人世间对她的崇敬与怀念。对于以人伦道德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统治下的汉民族,便视女娲为有盖世之功的女性神圣,于是为之建宫立庙,永世享受人间的崇拜。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22  广场、女娲像、娲媓宫三位一体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23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24  补天广场俯瞰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25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26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27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28

      女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和母亲,位居三皇五帝之首,传说她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立极造物,别男女,通婚姻,造笙簧,为人类的群居、繁衍创造了条件,功德 “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根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所承载的“造化自然、造福人民、博爱仁慈、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品性,支撑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衍不衰、傲立于世。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29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30  女娲娘娘石像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31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32  女娲补天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33  女娲补天剩下的最后一块巨石

      2006年,涉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挂牌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女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地人用9个数字形象地概括了娲媓宫特点:1座吊楼,2种宗教,3个石窟,4组古建,5种刻经,6部经文,7尊塑像,8大功绩,9根铁索。其中所指的宗教,即为佛教与道教,9根铁索是说建在险峻山崖上的娲媓阁采用9根铁索与山体相连。庙是明代建筑,清代咸丰年间重修。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34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35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36  娲皇胜地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37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38  远眺娲媓宫

      2012年10月31日,国务院关于发布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娲媓宫风景名胜区获批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娲房宫景区的山下部分,还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朝元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 1702 年),重修于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停骖宫建于清康熙六年(公元 1667 年),重修于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广生宫建于元末明初,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 年)、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两次重修。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39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40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41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42

      娲媓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我看到的娲媓宫,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娲媓宫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娲媓宫依山就势,巧借天然,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43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44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45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46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47
189@365我看到的娲媓宫景区(上篇)
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