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2014-10-08 01:06:08)
标签:

365

旅游

风景

摄影

随笔

分类: 欧洲

      借着我们在黑龙江中俄边境绥芬河市的战友聚会机会,聚会结束后,8月2日~5日,我们又慕名跟团来到俄罗斯的海参崴进行旅游。岂料,这条线路的旅游竟成了当初觉得我不去会后悔、结果去了之后,却亲身体验了一次什么叫一辈子都后悔的滋味。

      8月2日早上7:00我们从宾馆出发去绥芬河火车站,8:00在绥芬河国际候车大厅等待验关出境,原定9:00发车的国际列车,直到10:45才徐徐离开站台。火车的里程虽然只有21公里,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国际列车竟足足行驶了1个半小时后,才停在了俄罗斯格罗迭科沃的站台上!接着就是在烈日炎炎的站台上等候着验证通关。一趟列车600多人,俄罗斯入境验证窗口只有4个,结果俄罗斯人的慢节奏,让我们煎熬般的在烈日下等候了近4个小时之后,才进入了俄罗斯的境内。(如果在这个海关上厕所,必须要先交费20卢布。)

      通关进入俄罗斯后,再换乘破旧的韩国二手巴士抵俄罗斯的波格拉尼其内口岸,然后再次验关入境,随后再转乘另一辆同样破旧的旅游巴士前往目的地——俄罗斯远东的海滨城市海参崴。谢天谢地,天黑前我们终于抵达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号称最美丽的海滨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绥芬河到海参崴的全程只有230公里,然而,当我们到达酒店时,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了。经历了1.5小时的火车 4个小时的等待入俄罗斯境 累计N小时的汽车,230公里的距离整整历时了13多个小时!我觉得,这样糟糕的出国旅游,应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精神和身体的痛苦折磨。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国际列车站台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陈旧的绿皮车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3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海参崴市中心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5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6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7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浪漫的俄式风格建筑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9

      符拉迪沃斯托克(俄文意为“控制东方”)曾经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原名海参崴),现在已经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俄远东科学中心、俄太平洋舰队的基地,也是俄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然而,看着海参崴城市陈旧的糟糕景色和糟糕的天气,实在让人难以恭维的同时,也让所有的中国人的心里仿佛掠过一种失落的感觉,因为,这里曾经是我们的国土!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10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11  海参崴的金角湾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12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13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14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15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16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17  这里就是海参崴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18  一水的日、韩二手车

      关于“海参崴”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由于当地曾经是盛产海参的地区,而“崴”是指洼地的意思,而其他两种说法都指此名来自于原住民语言,一说是“海边的晒网场”,另一说为“海边渔村”。历史上这里曾一直属于中国的领土,故海参崴这个名称至今仍被中文使用着、被所有的华人所熟知。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19  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20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21  普通平民的住宅楼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22   西伯利亚大铁路终点站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23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24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25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26  海参崴的市旗和市徽

     “海参崴”这个中国曾经的“海边的小渔村”,1860年之前本为中国清朝吉林辖地。1856年和1860年,卖国的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之后,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赔给沙皇俄国,其中就包括海参崴。获得大面积的中国领土之后,沙俄将海参崴更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然后又在海参崴建立了俄罗斯滨海边疆州首府,后来又将这里作为了西伯利亚大铁道的终点。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27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28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29  海参崴的海神塑像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30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31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32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33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34

      海参崴也曾是前苏联太平洋沿岸著名的港城和远东地区的最大城市。苏联消亡之后,海参崴又划入了俄罗斯的版图,现在海参崴的城市人口约100万(2012年统计),城市总面积为7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线达100多公里。

      这尊矗立在海参崴街头的列宁铜像,或许是前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留在这座城市里惟一的影子了。然而,列宁对于今天的俄罗斯年轻人而言,已经知之甚少了,在他们的心中,只有沙皇彼得大帝才是俄罗斯民族真正值得崇敬的民族英雄。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35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36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37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38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39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40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41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42
281@365我看到的俄罗斯海参崴之印象(上篇)
43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