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2013-05-28 09:03:44)
标签:

365

游记

摄影

旅游

分类: 我的国内游记
 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的滇池之畔,占地面积89公顷,是反映和展示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虽然己经是我第三次来昆明,但这里却是第一次光临。由于要赶飞机回北京,从西山下来后,便急匆匆的赶到这里,然而,留给我游览这里的时间只有1个多小时,只好走马观花啦。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1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2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3

    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其占地面积2万亩。民族村里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只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我大概只有幸的看到了其中的1/4吧。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4

    民族村里的各族村寨均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去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它们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5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6

    云南民族村景区内水陆交错,清新优雅,各村寨景点错落有致,风格迎异。其间有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相接,并与滇池湖滨大道首尾贯通。游览线路,路转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胜。周围自然的景观和得天独厚的天然调节,使得民族村内花枝不断,到处都洋溢着四季缤纷的动人美景。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7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8

    在民族村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这里还会举行诸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9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10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11

    这里是傣族寨傣寨占地面积27亩,三面环水,绿树掩映。一幢幢“干栏式”傣家竹楼,通过蜿延的红砂石小径联向肃穆的缅寺。还有巍峨壮观的白塔,精巧玲珑的风雨桥,以及风雨亭水井钟亭等建筑都充满着傣家的浓郁风情。眼前的景色,不由得让我回想起了23年前,我在西双版纳旅游时的情景。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12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13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14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15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16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17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18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19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20

    藏族村占地21亩,村内有大小坡顶民居和雕楼式平顶民居。庄严神圣的藏传佛寺,壮观的迎宾白塔,象征吉祥和睦的“白牦牛”雕塑与独具风格的藏式建筑互为映衬,相得益彰。据说,每逢节日期间,这里会聚集许多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的人们,藏族骑手们还会在这里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21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22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23

    阿昌族村寨是以一幢合院系建筑为主体,与寨门、手工作坊等建筑互为呼应,青瓦砖墙,石础抬柱,颇具特色。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24

    阿昌族人十分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要双手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以视为恭敬。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25

拉祜族村寨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羌人系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一词是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26

    由于同汉族傣族交往密切,拉祜族人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人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民间文学也极为丰富,传统的乐器有“芦笙”和“三弦”。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27
    拉祜族的服饰美观、宽松、大方,极富民族特色。歌舞是他们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婚丧嫁娶、喜庆寿诞、宗教祭祀、农事活动乃至客人相访,都以歌舞表达感情。既有祖祖辈辈相传下来的古歌,也有见景生情随口编吟的新歌。据说,拉祜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跳。拉祜族葫芦创世神话更能使你看到什么是“乾坤奥妙大葫芦”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28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29

    哈尼族寨

    哈尼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253195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玉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主要从事农业。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30

    哈尼族人使用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哈雅、碧卡、豪白3种方言,各方言中又包含若干种土语。哈尼族原来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1957年,采用拉丁字母形式,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县大寨哈尼语的语音作为标准音,创立了一套哈尼族文字方案。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31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32

    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灵,人死魂不灭,于是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他们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舞蹈。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携带巴乌、笛子等乐器。哈尼族还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民族,主要舞蹈有大鼓舞、棕扇舞、木雀舞、罗作舞等。乐器中的巴乌为哈尼族独有乐器,极有名,金竹制成,状如笛。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33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34

    德昂族村寨

    德昂族(又名崩龙族),现有人口15462人。主要散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今芒市)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其他分布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等县。与傣族景颇族傈僳族佤族汉族民族交错而居。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35

    据介绍,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德昂族自称“德昂”,居住在镇康、耿马等县的则自称“尼昂”或“纳昂”。“昂”为民族自称,意为“山岩”、“岩洞”的意思。“德”、“尼”、“纳”为尊称的附加语。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36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文字流传不广,主要用于记载本民族的历史、道德、法规和书写佛经等。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在绝大多数的德昂村寨里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爷,并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斋饭由全寨人轮流布施。在部分德昂族中,过去一直有见杀不吃、闻声不吃的习惯。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俗,不论酒席宴上菜肴多少,均要有一碗用新鲜蔬菜白煮的素菜,食用时蘸辣椒水吃,别具风味。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37

    德昂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和外族通婚。男女青年恋爱自由,女子在选择对象上有一定自主权。本民族内部没有严格的等级婚,只要对方愿意,贫富人家可以联姻。男青年到十四五岁时开始串姑娘,晚上他们到女青年家门外吹芦笙,引出姑娘来谈恋爱。德昂族青年双方建立感情后,互赠手镯、腰箍、项圈、篾箩、织锦接包等生活用品,然后再请寨中老人往女家说媒。只要女方同意了,家长一般是不反对的,他们认为姑娘爱着人了,不同意是不好的,至于女婿是不是称心如意,那是女儿命定的,父母无能为力。倘若女方父母反对,姑娘可自行到男家同居。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38

    德昂族男女青年的订婚仪式上要斩鸡头,如果鸡头与鸡身分为两半,双方都不能反悔;如果女方不赞同这门亲事,就不许杀鸡。婚礼通常要进行3天,3天之内全寨男女老幼要到新郎、娘家里贺喜,由新郎新娘的双方家长宴请,并伴以对歌,彻夜不眠地欢歌笑语。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39

景颇族村寨

雄狮般勇猛的民族——景颇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景颇族素以刻苦耐劳、热情好客、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称。他们有句家喻户晓成语:“要像狮子一样勇猛。”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征服大自然,用大长刀与恶势力作斗争。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40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41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42

    景颇族现有人口119209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潞西市瑞丽市、盈江、梁河三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在中国景颇族聚集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云南德宏州陇川县,陇川县被称为“中国目瑙纵歌之乡”。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43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44

    我之所以要游览云南民族村,就是因为那里荟萃了云南各民族优秀的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是反映和展示边疆各民族社会生活的窗口。据介绍,民族村景区内建有造型各异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有五彩缤纷的衣着服饰,有妙趣横生的婚俗礼仪、有多姿多彩的民族节庆、有优美诙谐的音乐舞蹈,吉祥的傣寨白塔,壮观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耸的彝家图腾柱,源远流长的纳西东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诺族的太阳鼓、拉祜族的芦笙舞、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龙巴门、德昂族的龙阳塔、景颇的木脑纵歌、壮族的铜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会遗承、以及风趣的亚洲群象表演、精美独特的民族风味美食、多元的民族文化、风情浓郁的民俗展示,将令您陶醉其中,流连忘返。非常遗憾,由于时间关系,我最终不仅无缘完全的陶醉其中、而且更无法流连忘返。

148@365昆明云南民族村一瞥
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