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宜居城市温哥华

标签:
陳漢徽中字形纪念碑温哥华中国城温哥华加拿大 |
分类: 海外游记 |
经过两昼夜的航行,前方便是温哥华,此趟邮轮的终点,加拿大的第三大城。

此时看了地图,也觉得好笑。所谓的阿拉斯加邮轮之旅,不过擦了阿拉斯加的一点边缘。不过,这也许是邮轮公司选择的最佳路线,从苏厄德起点至温哥华终点,又从温哥华起航到苏厄德结束,两边连接安克雷奇及温哥华两大机场。在五月到九月的阿拉斯加旅游运季中,不同公司的上十艘邮轮不慌不忙地重复着相同的行程。
旭日初升,海面天空变得明亮,眼前是一个生气勃勃的城市,加拿大最大港口,世界三大电影制作中心之一。温哥华的发展几乎是跳跃式的,十九世纪初期只有一千居民,如今已形成二百六十万人口的都市圈,华人五十多万,占市区人口20%。温哥华的中国城,在北美地区名列第二,仅次于旧金山。大温哥华地区的列治文市,华人占了该市人口的70%。

华人在加拿大的发展经历过一个艰辛过程。1788年,五十名澳门木工进入如今的温哥华地区,比加拿大一词的官方启用时间还早。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开工建筑时,一万七千名中国劳工承担了最危险艰难的任务,艰辛与严寒夺去四千名华工的生命。谁知铁路完工当年,竟向幸存的华工收取人头税,接着又通过排华法案,使华人在加拿大处境艰难。直至1947年因华人在二战中的贡献及权利抗争,加拿大政府才宣布废除排华法,恢复华人的公民权。2006年加拿大议会举行道歉仪式,加拿大总理为人头税和排华法案表示最深切的悔过,并对受害者遗孀进行象征性赔偿,同时拨专款在全国开展反种族歧视宣传。加拿大华人一百多年的抗争终于有了结果。

如今加拿大的华人已近200万,在3705万加拿大人中占5.1%。华人主要集中于加拿大的几座大城市,高收入群体远高于其他族群。华人收入的中位数,竟是加拿大整体平均值的近三倍。汉语已成为加拿大日常语言中的第三母语,华人节日也开始流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此时,从餐厅玻璃望去,被朝阳染上颜色的港口天际线显露出风韵。在世界最宜居城市的评比中,温哥华多次名列榜首。尽管地处高纬度,但受到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又有洛基山脉阻挡了北方寒流,因而气候宜人,冬季气温摄氏0度以上,夏季20度左右。如此气温,确实使热岛效应的城市羡慕不已。
游客对温哥华的认知在于旅游线路的交汇。目前所知的加拿大旅游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是五大湖和尼加拉大瀑布,大多从加拿大的最大城市多伦多进入,随便游览靠近美加边境的首都渥太华和第二城市蒙特利尔;二是游览落基山脉,流连班芙公园、露易斯湖、哥伦比亚大冰原及乔治亚海峡,就需取道温哥华了,而温哥华恰好是落基山游与阿拉斯加游的切入点,舍此没有更便捷的线路。
把镜头拉近,可以看到连接南北市区的狮门大桥悬索,北岸是依山傍水的高档住宅区。
此时的港口,一片繁忙景象。这里聚集了多艘邮轮,各船之间几乎紧挨在一起。


邮轮码头步道


温哥华街头




温哥华国际机场

(此图片摄于2012年)
因不紧凑,我们不再进入老市区游览。此番坐邮轮进入温哥华,观看了温哥华港区和周边建筑,感觉近十年的发展,温哥华的气势已不同往常。然而,温哥华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依然是屹立在华埠广场的中字形纪念碑。中国文字显示的智慧,已无声地说明了一切。功勋卓著的铁路建筑华工和华裔军人,他们的功绩与开拓性贡献,已与温哥华紧密连结。在这片广袤的移民土地上,没有任何力量能让这种关系分离。
后一篇:北美的避寒名城迈阿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