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商品供应从短缺逐步走向丰裕,人们不再为买不到自己急需的商品而四处求人,令他们大伤脑筋的反倒是如何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找到自己的最爱。经济的发展,反映在各个时期人们购买热点的不断更新中,几乎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消费热点出现,人们把它总结为“四大件”。
解放前,只有那些有身份的人才能佩戴一块怀表,在一些场合小心地拿在手里,啪地一响,表盖打开,露出白表盘、黑表针,那神态整个就是一个傲慢的绅士。
五十年代,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工资收入的稳定,手表成为了人们的追求,年轻人更是如此。同样的原因,在公交线路有限的情况下,能够蹬着自己的自行车去上班,既快捷又方便。于是,自行车成了最热门的代步工具。
旧社会叫“话匣子”的收音机,也逐步成为人们的新宠。因为,学习、工作的人听新闻离不了它,节假日听相声晚会离不了它,听评书、戏曲还离不了它。收音机给人们带来许多快乐,也正是通过收音机人们才知道了夏青、葛兰……
缝纫机成为居家大件是因为做衣服、修补衣服、做鞋垫都能用得上。在孩子较多的家庭,改制、翻新衣物是家常便饭,许多家庭主妇或新婚夫妇谁不想拥有一台缝纫机呢。
缝纫机工作时发出的“嗒嗒”响声,手表、闹钟、座钟也能发出“嘀嘀嗒嗒”的声音,收音机更是响彻街头巷尾,于是就有了三响,加上自行车运动时的前后轮旋转,便凑成了“三响一转”这四大件。
现在的人们早已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但在五十年代能够拥有这“四大件”真的令人羡慕不已。
(下期请看:六十年代的“四大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