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退休教授在支撑着中国社会道德底线?

标签:
时评 |
分类: 随心言堂 |
九旬退休教授在支撑着中国社会道德底线?
当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似乎要考虑今天该赚多少钱来家养家糊口了,因为生活的压力迫使你不得不向现实的社会低。
在中国,一直以来有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在今天,这句话无非丧失了意义,因为多数人都在不择手段的追求财富,不管用何种渠道来的,都会成为社会的榜样,这是社会沦落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还不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未来的中国社会道德将会沦陷。
或许有人说,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里,如果没有金钱是寸步难行,多数人也习惯了这种为金钱而不择手段的获取方式;对这个时代来说,人们似乎也习惯了做“钱奴”,因为在你一边高谈阔论,一边指点江山的时候,而在现实中处处离不开金钱,最后都心甘情愿成为“金钱的奴隶”!
诸君最近是否有看到这样一则报道:2022年9月8日,退休教师王坤森向嘉兴一名困难学生捐资助学。十年来,在王老的资助下已有7个孩子圆梦大学;这些钱,却是他夜夜拾荒所得;王坤森曾是一名部队军官,转业后在浙江医科大学(现浙大医学院);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直至退休,自2012年起,老人开始拾荒挣钱助学。深夜,当城市进入梦乡;老人戴上手套,推着三轮车出门了。王坤森说:白天拾废品的人多,有人比他更需要,所以他只在夜深人静时出门……;
说实话,看到这则报道的时候,这位九旬老人的崇高精神不是你我这些俗人所能理解的,但我们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像这样高尚的行为,都是需要这些高龄老人来支撑呢?前有白礼芳,现有王坤森,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楷模,但在我的内心感到一丝的可悲;为何在当今社会,我们社会的道德底线都是依靠这些老年人来支撑呢?
对一个时代来说,如果社会的道德底靠老年人来坚守,而年轻人都在纸醉金迷中生活着,对一个时代来说是非常悲哀的。当然,我们当代年轻人也有出类拔萃的人,但多数都已经埋头与“孔方兄”做春秋大梦去了。
有人问道:“为何我们这个时代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那是我们的社会过度依赖“金钱”,而教育也脱离不了对金钱的崇拜,自小学生接受的教授都离不开金钱,整个社会弥漫着“金钱”的气味,试问在这种教育下和环境中,人们又怎能不都崇拜金钱呢?又怎么不心甘情愿的当“钱奴”呢?
对于九旬老人王坤森来说,他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尊敬的,但在我看来,则更希望我们的社会像这样的高龄的老人应该要安享晚年,才能体现出社会的幸福感!而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社会道德的建设,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奉献上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样的社会才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然而,诸君环顾四周,是否会发觉当前中国社会像这样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忙着捞钱,忙着还房贷,车贷;如果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在追求物质,而忽视道德文明建设,那么这个时代的礼义必定会崩溃,因为一个社会靠几个老人是无法支撑起社会的道德的底线,而一个时代的社会道德底线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支撑,那么未来方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