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制援鄂医护反映要“入编”是否过份?

标签:
时评 |
合同制援鄂医护反映要“入编”是否过份?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特殊时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对于今年在疫情中援鄂的医护,不管他们出于何种目的,想“入编”也好,想获得业绩也好,都是值得尊重。因为在国难当头,一个人能够只身赴前线,光这份勇气,不是你坐在哪里侃侃而谈就能够拥有的。
对于援鄂医护人员,全国各地有不少,但真正得到媒体关注并不是很多,因为这一场战疯是需要一大批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才能完全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在疫情初期,援鄂医护人员得到各方的关注;但随着战疫结束之后,一些承诺迟迟没有兑现,这对他们来讲是不公平的。
要知道,就算我们要讲重赏必有勇夫,但你的重赏也要实现,才会得到人们的信赖。我们看历史,当年商鞅为了推广变法,立木取信;顺利的推广了他的法令,因为他的诚信取得了民众的信赖;而今对援鄂医护人员也是如此,如果当初有承诺,那么就要去实现,不能用拖来解决问题。
近日,山东济南市一名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称,自己是山东省首批援鄂医务人员,8月份,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控制总量)1063人,对于包括她在内的济南四十多名合同制援鄂医务人员,在转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方面,未见政策上有“倾斜”。
为此,有人说,援鄂医护人员要“编制”有些过份了,不能因为一次援鄂而要求领导为难,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他们的要求并不过份,可能当初援鄂的时候,领导也有过类似的承诺,只是待疫情过后,一时半刻无法解决“编制”,只能靠拖来解决问题了,从卫健委的答复来看“尚无政策”,那么是无法给援鄂医护人员一个交待的。
合同制,对编制单位来说,是比较尴尬的位置,他们干着比编制内更多的活,拿到的待遇远不如编制内的,为此,合同制员工都会想尽办法要求转“编制内”,但因编制名额有限,除了关系户之外,很少有人能够进来。
而因为今年的疫情,让他们有了“破格”的机会,对于这样的机会,相信很多人不会放过,而对于这些援鄂医护人员,我们要给予善待,才会有更多的医护人员为社会做到贡献来。
因此,对于这些援鄂医护人员要求“入编”,我们不能看成是过份要求,更应该要得到尊重,如果之前他们有过什么样的承诺,那么现在是时候兑现的时候了,不能让他们付出而得不到回复,这样会寒天下医护人员的心?如果下一次危难到来,又有谁会去灾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