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岁女生上浙大家长千万不要盲目追捧?

(2017-08-28 07:44:34)
13岁女生上浙大家长千万不要盲目追捧?

这两天,微信,网络被一个13岁的女学生陈舒音刷屏了。这位女生13岁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浙大,在她的求学的经历来看,6岁上小学,7岁读初中,9岁以湛江市第13名的优异成绩考上湛江二中高一实验班(全湛江市仅招60人),12岁参加高考,以总分620分,高出一本线135分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医学试验班(5+3)录取——陈舒音的求学经历,总是能引起一片惊叹声。媒体热捧;一时间陈舒音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许多家长看到之后,总是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自己。”可以说陈舒音这样的孩子在学习方面有她自己独到的一面,但对于众人都向她看齐,把“天才少女”的头衔给戴上,然后各种光环也随之而来。当然,对于这种现象的存在,我一直以来是持反对意见。为何我会反对呢?那是因为很多“天才”被捧杀掉了。
在开始的时候,这些“天才”有过人之处,但随着各种光环的笼罩,媒体的关注,他她们内心逐渐膨胀,最后长大了未必就佳,往往显得很庸才。因为真正有“才华”不是靠个人显示,而是需要后天不断的进取和努力才能展现出来。我们现今有一种现象,我觉得很不好,一个“天才”横空出世之后,家长们盲目的追捧,让自家的孩子以此为榜样。在这里我想的,没有那个必要,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自己独有的才华,只要你把他们身上的潜能挖掘出来,未必就不能展示出其才能来!
陈舒音的学习经历,可能是很少见,但在历史的轨道,每一个时代都有特定的人才,陈舒音把自己好“学习”的一面展示出来,她完成了一般人所不能完成的学业。但这只是她过早的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希望家长们不要盲目,更不要拿陈舒音来跟自己的孩相比较,这样你会发觉最后是得不偿失!
陈舒音爸爸则希望她能够成长为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这是很美好的心愿,也是许多家长共同的心声,只是目前来讲,应该让陈舒音一个安静的成长空间,不要让她面对各种媒体的采访,这是最好的保护。如果媒体真正让陈舒音成长起来,应该不要过多的去关注她,让她在自己的领域上有所成就。
一个学生,先天学习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将来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就像方仲永那样;现今,陈舒音她展现出自己的学习天份来,是值得庆幸的,但她现在最需要的是成长和学习环境,如果她每天被媒体和新闻报道的光环,很容易迷失了自我。因为有很多“天才”,在开始的时候,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过早的展现自己的“才能”,也很聪明,但经过媒体报道吹捧就完了,因为他她们开始自恃生性聪明,认为聪明是天生,不去努力学习,长大之后什么事都不能做了。这些“天才”多数就是被捧杀的。
在对于“天才”是存在,某些人在某个领域上有他独到的一面,但“天才”也是需要努力才能完全展示其才能,对于像陈舒音这样的“少女”,她学习方面虽有过人之处,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有人适合学习,有人适合经商,有人适合做工;如果鲁班式的人物去钻研医学,让华佗去学习木工;这样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对于中国当前教育,很多学校和老师都不喜欢差生,喜欢优秀学生;认为学习不好就没有前途,没有未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一点,学习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过程,并非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让自己有路可走。赶鸭子上架的学习方式,有时候往往会害死人的,有些学生天生不是学习的料,你再怎么逼他她们都没有用,这个时候,就让他们尽其才,尽其才并不是说一定要展现学习的才能,而是各方面的才能,喜欢当木工让他去当木工,将来成为行业中的领军人物,也是一种成功。喜欢种田就让他们去种田,将来也可能是出色的种田的能手,也未尝不可呢?
人的天性是不同,不要只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更应该注意到自家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身上的潜能发出来,那么你的孩子将来同样在社会上有一片广阔的天地。或许在中国人的眼里,一直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要读书好,将来才会有希望。但我们不要忘了,人生百态,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不一样的。现今看到陈舒音她学习好,家长们恨不得自己的孩也像她一样,但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孩子的才能呢?陈舒音她是独一无二,同样,你的孩子也是独一无二,不需要刻意去模仿和崇拜,硬逼着孩子学习成为陈舒音,不如去走他她自己独一无二的道路!
13岁女生上浙大家长千万不要盲目追捧?

13岁女生上浙大家长千万不要盲目追捧?

微信公众号:zhpbktj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