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年三千亿公费出国考察还是游游

(2007-03-15 07:28:56)
分类: 随心言堂
  每年三千亿公费出国考察还是游游?
   天涯海角客              
  常听现实中有人说:“现今看电视新闻,不管是地方台,还是中央台。总感觉那语言是一个模版刻出来的。”话虽如此,但诸君也定知,对在一个体制内的人来说,是不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来。竟管,诸多人们对电视新闻失去了信心,但对区区在下来说,天天看电视,也还是感觉收获不少。
  如每天看到地方台的新闻报道:“某领导又要到何地考察去了。”媒体报道:“考察焉,考察焉。”这一考察,便有可能带上一个连队去,上下一条心。花公费如流水,所到之处,人人欢迎。只是转了一圈后,个个回来都已变成专家。因为他们都是到先进之地考察过的,具有相当权威的发言权!肩负起领引人们发家致富的责任。
  固此,区区看后,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考察之重要性!只是有一个问题一直令我辈不解,这些成天到处考察的领导,专家也成了,权威证书也发了,演讲也说了,可地方的经济,农民的生活却好象并不见进展。自然,我辈相信一定如他们的话来说,这些是需要可持续性发展的。这一持续,就要持续好几年!
  对领导考察来说,做为平头老百姓,乖乖只要听命的份,排例队等候,敲锣鼓迎接,然后高声喊着:“欢迎某领导的到来”,那一刻,仿佛大家的脸上都沾了光,领导沾百姓的光,喊叫的百姓沾领导的光,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要是在平日里,想见领导一面,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出国,公费是免不了。可谓携公费去考察,借出国为旅游,忧哉忧哉畅游人生。
  近日,在《中国青年报》看到全国人大代表叶青、麦康森在两会上建议,官员出国考察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的监督。“必须对公费出国加强监管,刹住借公费出国考察之名旅游的不正之风。”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2000年以后,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依旧,公费出国有增无减。对于这个数字来说,我们姑且以最少的数据三千亿来看。自然,聪明的读者皆知,现今是远远要超过这个数字,原因是现今政府部门并没有显示出正确的数字,区区是不敢胡乱瞎猜的。
  领导出国学习、考察,相信诸君平日里也是有听闻的。对于出国学习,考察来说,大家都是打着建设国家未来繁荣富强的口号,只是有一部分人却借机成旅游观光一番。前些年,区区在下看到不少地方政府听闻老外搞出某一个新品种和一项新技术,不管是农业上的,科技上的,为了学习、考察,上下领导是一批挨着一批去。许多老外看到之后,无不感叹道:“中国的领导们就是好学。”而对一些热衷施旅游的领导来说,也趁机观光一番,毕竟外国的天空跟中国是不一样的。不小心可能就要造就“腐败”的温床也。
  有如此好学的领导,可谓是百姓的福音,只是这一批出国学习,考察的领导们回来之后,宣传一段时间后,那新品种,新产品便消声涅迹了。有些热心的领导可能出国考察学得了老外的经验,并且很认真的如法炮制,没搞实研,并下一道“命令”让全“镇、乡村”投入。科技上可能顶多是缺少一些创新,而要是在农业上,一不小心,可能要吃亏焉。原因为何,要是碰上老外的泥土跟中国的不一样。自然,造成的恶果,最后亏损的依然那些平头老百姓。
  有位老兄平日爱讲笑话,每当听到那个领导要出国考察,他那条三寸却易烂的舌头并发挥作用:“公费花了,景点看了。学习学了,品种科技却带不回中国来。”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