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养活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2006-06-17 07:08:00)
分类: 随心言堂
  一个人养活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面带疑重的给中国提了一个问题:“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并非是欺世之言,而是实话。“20年来,我国已通过杂交稻增产3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万人”这就是袁隆平给他最好的回答。要是当年还在人世的美国经济学家听到这样的回答,不知又做何感想。自然,现在要是那位中国人碰上美国人谈到这个问题,可以拍拍胸脯地告诉他:“二十一世纪袁隆平来养活中国。”足实也找回了不少的颜面。
  袁隆平是谁?就是以“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名扬天下,看起来其貌不扬,犹如乡下一精神十足的小老头,而正是象这样一位小老头,世上除“诺贝尔和平奖”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外,几乎所有重要相关奖项名誉都拿遍了。自然这些东西,对他来说,都只是外在的,在面对这么多头衔和荣誉面前,依然保持着“中国最著名农民”的本色。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还能找出几个象他这样的科研人员呢?显然,对他来说培植水稻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君不见,平日里一些学术界和搞科研的,在取得小小的一番成就之后,便开始抬起头颅,四处喧扬,研讨会,申请专利,先赚上一笔再说,这样也不负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搞的是热火朝天,如娱乐圈一般热闹,其结果却显得很糟糕。明显的雷声大,雨点小,自然,象这样的人,只要你平时稍加注意,咦;还真不少!自然,你也可以说这只不过是人生的价值取向不同而已!
  区区每回看到他那纯朴和脸上流露出的天真笑容时,仿佛回到了儿时的年代,赤着双脚在田间跑,抱着亲切又和蔼老大爷的腿听故事。这种感觉让人是平易近人的。
  在我们中国为有他这样的一个人而感到自豪时,可曾想过袁隆平又是如何才能取得这样的一番成就呢?象他这样一位出色的科研人员,他自称不过是一个“自由”和散漫“的人,也正是这”自由“和”散漫“,才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实验田里做实际实验获取了一次又一次的培植成功。
  与现今一些科研人员相比,取得了一番小成就之后,就开始停下来忙着梳理起自己头上几根毛发使其发亮,享受成果时。他却又异想天开的提出各种各样在别人眼里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验。也正因为他这样的异想天开,使他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也验证的那一句: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人做不到的。要想实现,不过只是时间的问题。
  对许多搞科研的来说,在领域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就不敢再放开手脚大刀阔斧了,而面对新的挑战,总是萎萎缩缩,放不开手脚,怕自己之前好不容易得来的名誉将毁于一旦,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不知有多少科研人员埋没了自己的天份。
  可我们这位其貌不扬象一位可爱的乡下小老头袁隆平前辈不同,他总是给自己出更多更大的难题,总是在品尝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待他成功时,也只是默默无言的在内心里欢喜着。
  在许多科研人自从戴上各种头衔时后,为了不给头衔抹黑,使其象闪闪红星一样发光,就忙着奔波,现身于各场所之间,与众人交头接耳,面带疑重的讨论着,之后的岁月,只看到他忙于与孔方兄打交道,就是其科研成果不见其效,也很少再看到他钻研于科研领域中。而我们这位可爱的袁前辈则不同,什么研讨会上,会议室里,很少看到他的身影,实验田里倒是经常看到他端着一碗米饭坐在田间,累了可能就躺在田头睡上一觉的情景。
  正是这样一个付出于实践之中的人,在日本人借着高科技还不能完全的事情,却被他来独立完成了。正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在美国经济学家为中国吃饭的问题忧心忡忡时,他试验成功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吃饭的问题,给予了最好的答复。
  区区在此倒希望中国应该多些象袁前辈一样“自由”和“散漫”的人,少些只会在研讨会,会议室,交头接耳,指点江山,扶住自己的头衔怕掉下来的科研人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