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碎片 |
一晃就不可思议地到了40岁。
本科的时候,因为过于钟情校园生活,四年的日子是被我分成八个学期数着过的。至于人生这所大学,每个学期的长度各有不同,从今天开始的,可能是大三下学期的生活吧。
当然,所谓一晃也还是晃了些天的。以十年为一个刻度来观察,10岁的时候,不要说40,连20岁的日子都不曾设想过,那都是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未来是想当然地那般美好;20岁的时候,曾对40岁的世界感到悲观,猜想那个年纪的人们一定都是在生活的压力与惯性中无趣地挣扎。好在,那还是20年以后的事,依然遥远,而可见的前方,依然那么充满希望;30岁的时候,开始珍惜眼前的日子,因为知道40岁就快要来,前路却还是一片茫然。
40岁当是人生重要一关,其重要表现在何处?那谁知道呢……可能在于能抵达这关前也算不易,可能在于站在这里远望那半百之年,依然感到时光的消逝是那么不可思议,并因此依然有些慌张和茫然。
当不可思议的40岁实实在在摆在面前时候,却也平静接受了。一方面,有过往岁月的那些自己给自己壮胆,20岁时的担心没有成为现实,那些少年意气也依然长驻心中;另一方面,的确是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前人说“四十不惑”,这真是世世代代积累下的智慧之言。
说不清我自以为的“不惑”源自何时,也不知其成色如何,但如今还算够用。更幸运的是,伴随这不惑而来的,是前方满满的希望,以及内心从未减退的,对这世界的兴趣。
人之不惑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回想起来,我的不惑大多来自而立后的这10年。当然不是说之前的日子没有意义,毕竟没有人是30岁那天才从天上掉下来的。很幸运自降生起我便有人生导师陪伴,父亲匆匆带我走上正途之后就放手不管了,然后我就这么一路走来,遇到很多自己想遇到的人,实现不少心愿,也收获了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乐趣。
据说差了哪一步我们都不会成为今天的自己,确实如此。上学期间CR与青年报的兼职经历,工作之后前8年中狐假虎威云游四方的经历,31岁那年穿行欧陆的经历,33岁那年与英伦和古巴因缘际会以及之后花6年时间总结心得期间的经历,过去这6年间与各种猫事有关的经历,还有过去10年间亲历7场许巍演唱会和1次发布会的经历,以及过去20年拍的各种照片……这些经历都是不会重来的珍贵财富,它们在我的生命中刻画下一个个或精彩或愉悦,或幸福或伤痛的痕迹,正是这些无声的言说让我慢慢懂得了不惑的含义。
不惑这事大概只能自学成才,我的幸运之处在于自习课的课时比较充分。在尽到该尽职责的同时,上学的时候没怎么学习,工作的时候没怎么上班,我用这种方式延长和丰富了自己的生命,闲着没事时便慢慢想通了哪些事该较劲,哪些事一笑置之便是。
最近看到一个很好的说法:幸福就是“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不谦虚地说,我觉得现在的自己非常幸福。
乾坤之大令人绝望,与之相比,人类做的任何事都毫无意义。但也正因此,想做着什么就去做吧,好好扮美这段历程,在努力中孕育希望,即便还是不成,难酬蹈海亦英雄。
最近这五年,身边有数位亲人离去,家中迎来一个个美喵的同时,也无奈地送走一些,这些经历让我看到生命的精彩与无常,也深深感到行事鲁莽、自以为是的悲哀。在脆弱无助这方面,众生还算是平等的,只能尽自己的力量不顾一些地往前走,走多远就有多远,看到多少就有多少,不要管这是为什么,也不去想有什么意义。我只知道,不但过去不会重来,连我们的未来也不会重来,所以还有能力抓住那一刻时就死死抓住吧,哪怕它们最终还是会从指间溜走。
关于有人爱,自然是爱人与被爱的融合。已经到了不惑的份儿上,依然谈得来、依然不假思索地互相信任和支持的朋友们,我想咱们此生的缘分是不会再变了。
关于有事做,得做的事、想做的事都太多太多。正是这不惑让我更明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界限,让我在满怀无力感的时候也能保持振作,让我乐此不疲地盲目追寻着自己的兴趣,也问心无愧地展现虚与委蛇的一面。
有所期待,与最亲密的人一道通过努力去期待,这是人生努力前行的最大动力,也是为数不多的可持续幸福。还是不要把话说得太满,我只想尽力去做满。
所谓“年轻的时候,日短年长”,如今每一天、每一周都匆匆而过,来不及去想做了些什么,但回想起来,刚刚过去的这3字头的最后一年的确有些不会忘却的际遇,比如围绕黄家花园的人与事,比如新的工作起点,新的远方期待,及其他,它们给我的启示都让我深深地感激。
午夜步入40门槛的时候,刚好在网上看到八旬老人王德顺的演讲,不免又有些不疯魔不成活以及时不我待的感慨。不知道10年之后自己会在哪里,在做什么,就继续满怀希望地前行吧,争取也在途中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