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梵高

标签:
梵高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 |
分类: 碎片 |








所谓感映艺术大展,其实就是配乐播放投影,虽说没有真迹,但任何成系列、够规模的用心展示都自有一种震撼在其中,也是一种再创作。看画看人看生活,置身这展厅中有些像是参与一场行为艺术。画作的细节和色彩还原度都很高,在黑暗中被三千余件一一闪现的巨幅图像包围,颇有遗世入画之感。还有一个妙处在于,此展可以随意拍照,主办方的自信寓于其中。确实,虽然当时拍了不少,但回头想来,还是想再去瞅一次。








很难评判梵高在阿尔勒那一年生活的得失:如果他不去那里,就很可能不会成为被后世念念不忘的那个人;如果他不去那里,他的精神很可能不会失常,至少不会发展得那么快。绘画彻底摧垮了他的精神和肉体,但如果不让他画,他更无法活下去,上帝派他来这世上一趟,就是为了挥洒三十七岁生命中最后十年的疯狂。









“一家咖啡馆的外景, 有被蓝色夜空中的一盏大煤气照亮的一个阳台, 与一角闪耀着星星的蓝天。我时常想, 夜间要比白天更加有生气, 颜色更加丰富。”
如今,梵高咖啡馆的橙色天棚依然如一面风帆,在弗洛姆广场中林立的咖啡馆与小饭店间招展。登高眺望,阿尔勒小城内外的街道脉络清晰。要是找一个繁星没有退尽的清晨走在街上,或许你还能与那个有些驼背的大个子擦肩而过。他正用牙齿叼着烟斗,扛着画架到乡野去看他的群山、松林、桃花、麦田、柏树,去画每一个愿意为他做模特的阿尔勒人。晚上,他带着还没干透的画与被烈日灼伤的双眼和头顶回来,眼中闪烁着疯子才有的光芒钻进咖啡馆用苦艾酒和浓咖啡为自己疗伤。从未有第二个人如文森特那样发现阿尔勒,那是一个我们或许能看到,但难以真正体会到的世界。








在阿尔勒日复一日作画的梵高,曾在4天里只靠一点儿面包和23杯咖啡过活。他用这一年的辛苦换回185幅油画、100幅素描和10幅水彩画,其中包括他在世时唯一一幅找到买主的作品,而代价是不得不搬进了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他在普罗旺斯的两年里看到并画下的,是千万年间季节变迁与昼夜更替的结晶。医院的院子里,文森特的铜像手持几支向日葵背对病房大门,他终于不必回到阴暗潮湿的三等病房,也不必再为每三个月来侵袭一次的神经错乱忧心。不朽的梵高,永远与南法的阳光和星空同在。









在阿尔勒日复一日作画的梵高,曾在4天里只靠一点儿面包和23杯咖啡过活。他用这一年的辛苦换回185幅油画、100幅素描和10幅水彩画,其中包括他在世时唯一一幅找到买主的作品,而代价是不得不搬进了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他在普罗旺斯的两年里看到并画下的,是千万年间季节变迁与昼夜更替的结晶。医院的院子里,文森特的铜像手持几支向日葵背对病房大门,他终于不必回到阴暗潮湿的三等病房,也不必再为每三个月来侵袭一次的神经错乱忧心。不朽的梵高,永远与南法的阳光和星空同在。

在有限的时空里,在黑暗森林法则与梵高的内心独白之间,还是相信后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