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1114 在伦敦瞅一场音乐剧
标签:
伦敦歌剧魅影音乐剧安德鲁·韦伯加尼埃歌剧院 |
分类: 英格兰行记—伦敦/剑桥 |
伦敦西区是音乐剧的发祥地,难得到此一游,只穿街而过看看剧院外观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为了丰富旅途文化生活,增强旅途艺术氛围,促进和谐旅途建设,早在全部旅程开始前,Sunny就做好了请俺瞅一场音乐剧的安排。
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原则,俺们对该看哪出戏进行了讨论。作为音乐剧入门和旅途纪念,剧目当然是越有名越好,而对于俺这样一个英语半文盲来说,剧情相对比较熟悉也是很重要的。从这两个原则出发,在伦敦西区连续演出将近28年的《悲惨世界》是绝对的首选,但将Sunny的工作时间和俺的旅途时间结合考虑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
1.
从2004年起,《悲惨世界》一直在王后剧院上演(网上图片)

1986年10月9日,安德鲁·韦伯作曲的音乐剧《歌剧魅影》在伦敦“女王陛下剧院”(Her
Majesty's
Theatre)首演,女主角的扮演者是他当时的妻子莎拉·布莱曼。在戏剧界,经典剧目常演不衰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歌剧到话剧再到京剧和各种地方戏莫不如此。不过,同一个剧目在同一家剧场基本保证每周演出8场而且一演就是将近27年,这还是非常不简单的。截至2010年10月,《歌剧魅影》已在“女王陛下剧院”演出超过1万场,成为伦敦西区连续演出历史第二久的音乐剧。
2.
女王陛下剧院
8.
不远处是“皇家干草市场剧院”,当时那里正在上演《金银岛》
《歌剧魅影》的首演日期比现在这个英文版本的《悲惨世界》的首演日期刚好晚一天……零一年,结果追随《悲惨世界》就成为了它的命运。2006年BBC二台曾举办过一个“Nation's
Number One Essential
Musicals”观众票选活动,结果也是《悲惨世界》第一,《歌剧魅影》第二。
在此不免想起《夜上“伦敦眼”》一篇中那些摩天轮建造商的说辞。不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不要紧,至少你能成为“20世纪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全世界建在桥上的最高的摩天轮”、“世界上最高的悬臂支架结构摩天轮”……按这种方法来诠释,《歌剧魅影》也能得第一——它是伦敦西区在同一家剧院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当然,在艺术作品之间做量化比较并没什么意义,而且对于俺来说,面对这音乐剧两杰,能瞅哪个都很好啊。
9.
音乐剧算是一种雅俗共赏通俗的戏剧形式,对观众的服饰没啥要求,到点儿亲自去看就是了。对异域游客来说,除了看戏之外,还能看看剧场和剧场里的人们。
从18世纪初开始,“女王陛下剧院”这块地皮上的建筑一直是剧院。现在这个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是剧院第四版,建于1897年。在它116年的历史中,有将近1/4的时间在上演《歌剧魅影》。
10.
18世纪此地第一版剧院的外观(网上图片)
12.
19世纪的第二版剧院,后来这个建筑毁于大火(网上图片)
13.
19世纪末至今剧院里面是这样的,一共有1216个座位(网上图片)
14. 俺的票,座位等级是Royal Circle,2013年这个等级的票有52、63镑两种价格,因具体座位的位置而不同
15. 英国剧院的座位一般分为Stalls、Royal Circle、Grand Circle和Balcony四个等级,Stalls就是整个一楼的座位,因为王室包厢一般设在二楼,因此二楼就叫Royal Circle,再往上就是Grand Circle,四楼的Balcony座位离舞台最远,有些大剧院因为纵深很长所以没有这个等级。2013年女王陛下剧院的Stalls票价在62.5-82镑之间,Royal Circle票价在52-63镑之间,Grand Circle票价在33-62.5镑之间,Balcony的票价是33镑。从Royal Circle和Grand Circle的票价有重叠不难看出,每个等级的座位其实各有优势,可根据观众自己的观赏需求来选择,比如一楼前排距离舞台最近,可以去很清楚地看到演员的细微表情,但因为距离太近,难免缺少立体的舞台观看视角,俺个人觉得Royal Circle最中间的座位是最好的位置(网上图片)
16. 走进剧院大门,空间不大,右手是售票处
17. 上二楼去Royal Circle
18.
俺这个视角不错,座位一侧有个装置,往里塞五毛钱硬币就能取下一个小望远镜,用完之后把它放回去,那五毛钱……还是归人家了
20. Royal
Circle不大,有几根柱子会影响某些观众的视线
21.
这似乎是Balcony视角(网上图片)
在此之前,俺见过的西方剧院只有凡尔赛宫中的小剧场。与之相比,“女王陛下剧院”的剧场规模大一些,但凡尔赛宫小剧场的装饰奢华程度要远远超过前者。讲奢华,西方有谁拼得过路易十四呢。
22.
要说见过的西方剧院,俺还在奥赛博物馆看到过巴黎加尼埃歌剧院……的模型。拜《歌剧魅影》所赐,俺在伦敦又看到一次加尼埃歌剧院。因为《歌剧魅影》讲的是发生在加尼埃歌剧院中的故事,不但有很多戏中戏桥段,而且最重要的戏剧情节是在歌剧院神秘的地下湖中上演的。在现实中,出于建筑稳定性的考虑,加尼埃歌剧院最底层的地下室里确实是一个人工湖,在“女王陛下剧院”舞台上,维多利亚时代安装的机械装置日复一日地为观众们呈现着这个场景,只有不演戏的周日除外。
24.
26.
《歌剧魅影》中的很多戏中戏情节实际上是发生在加尼埃歌剧院这个舞台上的(网上图片)
《歌剧魅影》演出全长两个半小时,中间有一次短暂的幕间休息。这上半场演出啊,不出所料没听懂几句,那下半场演出啊,俺破罐破摔地睡了一会儿……光线很合适,座椅挺舒服,又暖暖和和地,虽说台上吵了点儿,但奔波这么多天之后,俺能凑合。事后俺反思了一下:是不是当初安排去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听场交响乐更好呢?……那个动静儿大,可能不至于睡着。
31.
“魅影”住在加尼埃歌剧院的这个地下湖里,维多利亚时代的舞台机械装置营造出湖上划船的视觉效果
32. 巴黎奥塞博物馆中的加尼埃歌剧院模型(网上图片)
40.
最后出来的是男女主角,谢幕时“魅影”戴了一个米老鼠发卡
41. 大幕拉上
《歌剧魅影》这部脍炙人口的音乐剧主要反映了,内个……它表现出,这个这个……其实它歌颂了……啥呢?不管咋说,演出中多次重复的核心旋律还是深入人心的,而且俺还有个大发现——敢情是乐队现场伴奏啊,这钱花得真值。
◇ 总之,演出很精彩啊,同志们!
◆ 具体怎么个精彩法儿呢?
◇ 光顾着精彩了,哪有工夫注意具体咋精彩……
42. 在观众的掌声中,大幕重新拉开,“魅影”戴米老鼠发卡是为了给一个慈善项目募捐,观众离场时他就在出口接受捐款
43. 散场时剧院外有很多老式三轮车在候客,100多年前这里停的可能都是马车吧
(2011年10月,庆祝《歌剧魅影》上演25周年的纪念版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大厅的大舞台上演,与女王陛下剧院的演出相比,舞美盛大华丽了许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