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1110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标签:
英国北爱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旅游 |
分类: 北爱行记—贝尔法斯特/德里 |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QUB)位于市区最南端,这片地区因此得名“女王区”(Queen's Quarter)或“大学区”(University Quarter)。
1. 女王大学门前的导览图,标有十字架的建筑都是基督教会文物
2. 校门前这条路就叫“大学路”,正对校门马路对面的这幢现代建筑是女王大学学生会大楼,除了行政机构,大楼里设有商店、食堂、咖啡厅、音乐厅等。女王大学学生会不是任官方摆布的木偶,而是北爱乃至英国规模最大的工会类组织之一,其存在目的就是维护学生的各种正当利益,学生会每年改选,日常运作运转由学生代表和几个专职人员负责。学生会负责为学生们解决住房等各种福利问题,并帮助全校50多个体育俱乐部和100多个学生社团向校方申请活动经费
女王大学是北爱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10年,1845年获得大学执照后,从1849年起正式招生。QUB第一届招生不到350人,如今在校生已发展到近2.3万名,包括本科生1.7万人、研究生大约5500人。其中来自欧盟以外的将近700名研究生中,比例最高的自然是中国人。它还是北爱最大的“单位”,共有各类员工3900多人。
QUB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包括3个学院(艺术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工程和物理科学学院、医药保健和生命科学学院),学院下面又细分成20个系。在权威的“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QUB的位置不是特别突出但也算差强人意——2011年位列700所上榜大学中的第193位。在另一个权威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收录的400所大学中,QUB只排在第265名。作为一个参照,在这两项排名中,南京大学分别位列186和262名。当然,大家都明白,很多情况是无法简单地通**排名反映出来的。
QUB的毕业生中出过许多名人,包括爱尔兰总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北爱总理等等,英国唯一一名不是毕业于牛津或剑桥的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也来自QUB。在1981年北爱民族派囚犯开展的绝食运动中,第二轮绝食抗议的参与者、前IRA临时派成员Laurence McKeown出狱后考入QUB,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而中国人最熟知的QUB毕业生,大概非利亚姆·尼森莫属。
3. 主楼前有一座战争纪念碑,用以纪念二战中战死沙场的校友
4.
俺看到的主楼完全被逆光笼罩,只能在网上找一张清晰照片看看了。这座大楼名叫“蓝侬楼”(Lanyon
Building),设计师是19世纪英国建筑设计师Charles
Lanyon爵士,他在贝尔法斯特留下了大量作品
来到校门前将近10点,可能正是上课时间,校园里看不到太多行人,俺这样的背包游客更是绝无仅有。强烈的逆光下,本算不得高大的主楼似乎更低矮了几分,但那160年的历史传承又足以让人仰视。
5.
11.
这座伽利略的大理石雕像是蓝侬爵士设计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据说抚摸塑像的右脚会带来好运,如今右脚已经被学生们摸得非常光滑。还有一个传说是每天中午11点塑像上方的大钟鸣响的时候,塑像会悄悄眨眼……
26.
这个银盘是女王大学百年校庆时贝尔法斯特市送的礼物,盘子本身制作于1906年
27. 三楼有一个名叫“大礼堂”(Great
Hall)的地方值得一看,2002年,恢复大礼堂原貌的装修工程完工的时候查尔斯王子曾亲临剪彩。但俺到的时候里面正在开会,不对外开放
除了主楼,其他很多教学楼都谢绝参观,那就在校园里走走吧。今天天气出奇地好,经过前三天的阴雨,俺算是明白了阳光普照之于贝尔法斯特人的重要意义。但不管怎么说,毕竟北爱的阴雨真是阴雨,乌云过后马上就见蓝天,这里的人们又怎能理解常常被笼罩在烟霾中的帝都人的心情呢。
28. 主楼后面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