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1109 德里/伦敦德里

标签:
英国北爱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德里伦敦德里旅游 |
分类: 北爱行记—贝尔法斯特/德里 |
1. 左边的建筑是四星级的欧罗巴饭店(Europa Hotel),the Trouble时期曾遭到28次袭击,这为它赢得了“欧洲遭袭击次数最多酒店”和“全世界遭袭击次数最多酒店”两项荣誉。1995年、1998年克林顿两次访问北爱时都住在这里。右边是外观颇具东方风情的大歌剧院(Grand Opera House),始建于1895年,在欧罗巴饭店遭袭的时候曾多次被殃及
2. 一间装饰非常繁复的酒吧
离开市政厅,不消10分钟就到了长途汽车站。打听一下,10:00有一班车去德里,往返票七块五一张。
10点已到,而站台前空空如也。以为是自己听错时间或看错了站台号,结果售票处大爷说就是那里,着吧。10:10,姗姗来迟的大巴才算露面,当年在德国和意大利坐火车时也都遇到过晚点。显然,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没有绝对的严谨。
7. 长途汽车站到了,Translink是北爱政府独资经营的公共交通公司
11.
这个艺术作品叫“瀑布”,和拉甘河边的“大鱼”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
德里(Derry)基本上位于北爱西北角的边境地区,不过这个所谓的边境意义并不大,对大多数德里人来说,边境那边的才是乡亲。
如今的北爱,民族派的势力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古时候德里也曾是亲英的基督徒地盘,但现在天主教人口比例已占据优势。民族派和联合派都不是省油的灯(……看来他们烧油能报销),虽然嘴上念着同一个上帝,但忠恕之道是不懂的,讲究的是以多取胜,以力服人。而且,在少数派的基督徒身后还有大英帝国给撑腰,所以在整个the Touble时期,德里是仅次于贝尔法斯特的战斗热点地区。实际上,人们公认the Touble的第一枪就是在德里打响的。
不直接动手的时候,两派的嘴上也都不饶人。口舌之争当然也有层次之分,抠字眼儿大概算不得什么高级方式,而且光一方这样也打不起来,顶多算是方博士式的“洁癖”,但不幸两派都热衷于此,简直就差猜灯谜了。
17.
在北爱,有些地名两派的叫法是不同的,所谓“亲不亲,地名分”。在政治和解进程启动之前的年代,听一个人如何称呼“北爱尔兰”就能知道他的政治立场。在基督徒或者说联合派一方,习惯称北爱为“阿尔斯特”(Ulster),有时候在书面上就直接写成the
Province
,因为北爱地区的前身是原来阿尔斯特省下辖的6个县。对于这种称呼,天主教徒或者说民族派这边当然不能容忍,因为阿尔斯特本来包括9个县,把北爱的6个县称为阿尔斯特,等于分裂了传统的阿尔斯特省。他们倒是能够接受North
of Ireland这个官方叫法,因为其中体现了北爱与爱尔兰的关系。
有时候民族派也称北爱为“六县”(the Six
Counties),更极端的一些人则称其为“被占领的六县”(The Occupied Six
Counties)或“英占爱尔兰”(British-Occupied
Ireland)。在爱尔兰共和国,人们一般称北爱为“北方”(The
North),所以,在爱尔兰岛上,所谓“南方”指的是整个爱尔兰共和国地区。政治和解进程启动之后,双方在这个问题上都有所软化。为了不刺激对方,官方认可的“北爱”已经成为各派最常使用的叫法。
20.
在日常生活中,民族派自然是称其为“德里”的。2007年,一位加拿大游客在向北爱的TransLink长途汽车公司咨询去德里的车票问题的时候,被告知:“没有德里这个地方。”此事一经见报,顿时引起民族派的不满,汽车公司不得不公开道歉,回答问题的人也受了处分。爱尔兰共和国出版的地图和路标上写的都是“Derry”,不过2009年4月爱尔兰外交部特意发表了声明,宣布出生在德里的爱尔兰公民有权自行决定在护照的“出生地”一栏用哪个写法。联合派方面当然是主张用“Londonderry”的,不过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承认还是Derry说着方便。
德里当地的社会组织,一般都根据自己的政治倾向来决定组织名称中用哪个写法。但公司企业就比较为难了,因为不管用哪个写法,都会因为招致对方派别的不满而影响生意。最后他们找到一个谁都不得罪的办法,根据公司所在地的特点命名,比如开在福伊河(the River Foyle)边的公司就叫“福伊XX公司”,或者就使用德里所在的县名,叫“泰隆XX公司”。
不管在哪个国家,行政官僚都要讲究一个“政治正确”。德里市议会也是如此,虽然想改名,但成功之前这城市毕竟还叫Londonderry。为了避免上级和选民找茬儿,德里市的正式政府文件总是在第一次提到城市名的时候用Londonderry,后文中则改用Derry。德里市议会还钻研出一个特别滑头的招数,所有需要印上城市名称的办公用品都准备两套,用的时候再看人下菜碟儿,比如给民族派的人回信就用印着Derry的信封信纸……
25. 所以很显然,这不是孩子的恶作剧,涂得很认真细致啊
26.
爱尔兰的双语道路标志上都是“Derry”(网上图片)
对于影响广泛的新闻媒体来说,政治正确和经济效益都要抓,只是会有些侧重。由政府资助运营的BBC,规定播报新闻时要先用Londonderry,后面再提到城市名的时候交替使用Derry和Londonderry。实际上,BBC还规定在“阵亡将士纪念日”活动期间新闻主播出镜时必须佩戴小红花,北爱民族派对此很是不满。亲保守党的《每日电讯报》总是使用Londonderry,而中间偏左的《卫报》则使用Derry。《泰晤士报》的政治倾向基本趋于保守,但为了体现大报的客观独立性,它用了一个最不嫌麻烦的写法——“Londonderry,
but Derry City Council”。
起初俺觉得这种繁文缛节很可笑,但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毕竟每一个正常的中国人提起被日本占领的东三省时都要说“伪满”,这种态度的表达是人之常情。不过这也说明,北爱两派确实都是把北爱问题看作敌我矛盾的,想在人民内部解决可绝不答应。
27.
德里相距贝尔法斯特不到100公里,车行1个半小时便已入城。这个地方历史与现实并重,接下来的5个小时游逛很有意思。
30. 每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都有一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