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7 1106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

(2011-03-27 22:47:10)
标签:

英国

伦敦

威斯敏斯特

教堂

英国国教

天主教

教皇

自助游

旅游

分类: 英格兰行记—伦敦/剑桥

在对待天主教方面,1977年,借庆祝登基25周年的契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才第一次步入威斯敏斯特主教座堂。这只是一次非正式参观——女王是来看花展的——即便如此,女王的贵足踏入教堂地面已算是意义非凡,因为这是自16世纪宗教改革以来,英国在位君主第一次进入英国的天主教教堂。

因为在英国无法真正与圣公会平起平坐,罗马教皇一直心怀不满。据说查尔斯王子一直被禁止参加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举行的私人弥撒。直到1982年,教皇本人才登临不列颠土地,不管怎么说,那是1534年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后的一次开拓之旅。那一年的5月29日,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与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坎特伯雷大教堂互相拥抱、共同祈祷,并宣布组成一个委员会研究两教会重新合并的步骤。

1995年,应枢机主教的邀请,伊丽莎白二世以君主身份正式探访了威斯敏斯特主教座堂。

至于罗马教皇第一次正式访问英国,则是去年才发生的事,这甚至比教皇的古巴之行还晚了12年。教皇本笃十六世在爱丁堡的王室行宫与女王正式会见,之后在西敏寺出席活动,最后在威斯敏斯特主教座堂主持弥撒圣祭,圣公会总主教也出席了这台仪式。

38. 2010年9月19日,教皇本笃十六世在威斯敏斯特主教座堂主持弥撒圣祭(网上图片)
137 <wbr>1106 <wbr>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

39. 圣坛
137 <wbr>1106 <wbr>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

40. 圣坛上方的穹顶
137 <wbr>1106 <wbr>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

41. 圣坛屏
137 <wbr>1106 <wbr>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

如果一个人活得足够长,可能他面对的任何问题都终能被时间化解,可惜造物的设计只是让你充分发现问题、面对困难。至于解决,聪明人自会想到一代一代接力的办法,从本质上说,民族和国家的用途就是来组织这个接力活动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像一个放大的人,其发展的时空历程基本上是个人成长的放大版。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同样如此。对于成长来说,另一个要点在于稳定而持续,这能让那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元素充分发酵。显然,要是每个月都换一个兴趣班,最后啥都学不成。

当一个人的心智健康成熟,技能丰富完备,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至于民族、国家这样大写的人,一旦它发育成熟,还会拥有一个让任何肉身都望尘莫及的优势,那就是,它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对手,也足以令他人尊敬和重视。

英国能早早成为发达国家,小小的英伦三岛的力量能在几百年中持续影响世界,大概正是因为它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向以上条件看齐。从1213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之时起,英国就走上了成为今日英国的道路,没有回头路,没有急拐弯,也没被什么外力彻底阻挡或打断。虽然也经历了王朝变迁,但大家前进的方向没啥本质差异,何况还有宗教这个维系传统的稳定线索。

就目前而言,时间仍是单向前进的列车,正所谓“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所以每每用比较的眼光看去,又怎不叫人遗憾怅惘。

42.
137 <wbr>1106 <wbr>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

43. 廊柱上都是圣经故事的主题浮雕
137 <wbr>1106 <wbr>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

44. 圣灵礼拜堂,有教徒正在里面静静地祈祷
137 <wbr>1106 <wbr>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

45.
137 <wbr>1106 <wbr>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

46. 当年建筑师约翰·弗朗西斯·本特利留下的教堂设计图
137 <wbr>1106 <wbr>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

47.

137 <wbr>1106 <wbr>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