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1105 再跨大西洋

标签:
古巴哈瓦那自助游伦敦gatwick旅游 |
分类: 英格兰行记—伦敦/剑桥 |
两世界航班52A,在俺的位置上坐定,舒展身体,窥视窗外。
此时,陆续上来一大批南亚人模样的男女青年,其中两个小伙子放好行李后在俺身边坐下。彼此打个招呼,得知俺来自中国,对方很高兴,他们指着自己:“Pakistan!
China!frendship!”接下来,两国人民代表热烈地握手致意。
……看来,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是卓有成效的。
本想送他们一套我国硬币以巩固中巴友谊,但翻遍衣兜才想起来,最后一整套硬币在拉蓬塔要塞送给那船模大哥了,目前兜里只剩1分和2分硬币各一枚,那也聊胜于无吧。
俺掏出硬币送给他们,他们边道谢边饶有兴致地观赏着这三分钱。俩人用巴基斯坦话商量了几句什么,然后其中一个人掏出钱包。他掏出个东西很热情地递过来:“朋友,送你一张巴基斯坦纸币做纪念吧!”俺自然也是连声道谢地接过来,就给人家三分钱,换回一张5卢比的纸币,太不好意思了。再仔细一看,这哥儿俩也真对得起俺,这张纸币……只有3/4,于是俺对三分钱的愧意一下子满散了……
当然,这是友谊的表示,谈钱咱就远了是不。俺把这张纸币小心地放进护照夹,回英国后小心地收藏到行李箱里。回到我国后,这张纸币……就找不着了。可是俺明明记得,俺把它和国会大厦前拍的那张黑白照片放在一起了啊……
问他们在哪里学啥专业,他们说学校在度假胜地巴拉德罗附近的一个地方。他们是第一批来古巴学医的巴基斯坦留学生,323人学六年,现在已经学了两年,刚考完试回国休假。他们补充到,俺们学校还有200多中国留学生呢。
休假?联想起Jose先生一世当时还要加件衣服的做派,俺问:“这算寒假吗?”回答基本是肯定的,俺接着问:“巴基斯坦好像也挺热吧?”他们一副不堪回首般的表情:“也热,可俺们那儿好歹靠内陆,山区还是很凉快的,再看这儿……”
1.
当两国人民基本想不起啥话题的时候,舱门砰地一声关闭了。
17:20,飞机开始滑跑。当它冲天而起,俺的心算是落了地,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虽说英国和俺没啥关系,但毕竟走一步近一步。并不是想家,只是一心想离开这里。
2.
古巴时间17:20
3.
4.
5. 别了,别了
http://i674.photobucket.com/albums/vv102/llbm1228/ND007.jpg1105
回国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有朋友问起对古巴的印象,俺一般给出的是中差评。渐渐地,俺仿佛听到有人说:“亲,给差评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及时沟通哦。”也是随着游记的进展,那种情绪慢慢地沉淀消散,一个尽量真实客观的古巴才摆在你我面前。
6.
7. 一个游乐场
8.
为什么会这样?跳出那个岛国之后慢慢思考,原因来自多方面:
正如圣克拉拉的Armando大爷最后嘱咐俺的,古巴人不都像他和他的家人。俺在相对更为淳朴的古巴东中部呆了五天,尤其是带着与Armando大爷一家相处时的心情和态度进入哈瓦那,每天却至少遇到一次Jose先生。当乡下老鼠遇到城里老鼠,心情难免备受打击。
哈瓦那景点密集,时间有限,俺一直像个二傻子一样背着相机包拎着大瓶饮水在炎热的天气下四处奔忙,还得不时戒备着Jose先生们,在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心理判断难免走样。
还有一点就是,殖民、奴隶、压迫、革命,这些东西看得多些久些心里难免会更早地感觉疲倦,而今日古巴社会的生活现实,除了能给人带来些新奇感觉和少许怀旧情绪之外,也很难让人感到由衷的舒畅。所以,从鸵鸟心态出发,离开毕竟还算是个选择。
9.
10.
至于被分作两段的英国之行,同样节奏紧张,但至少那里气候凉爽但又尚未严寒,能因而节省不少精力体力。在经过几百年积淀绵延到如今的大英帝国土地上,那些由聪明才智和制度演进凝结的先进成果、那些经过刻意保护且设施完备的参观游览项目、那些美妙与感情兼备直让人看得筋疲力尽的艺术佳作,总不免让人时时感觉精神振作。当然,英国世代相传的财富中有很多是抢来的,但依然从鸵鸟心态出发,谁让你落后呢,落后就要挨打。
当然,打架是不好滴,下次再打架罚款啊!打人罚五块,挨打的十块……谁让你挨打的,以后你打人,不就五块了吗。
不过,以上都是马后炮,因为不实地走走是想不到这些的。如今回头去看古巴之行的一点一滴,美好难忘的回忆还是占据了绝大多数。而且不管怎样,一切都是真实的生活。
11.
墨西哥湾海岸
12.
而对于俺的古巴之行路线,不禁要感叹一下当初制定旅行计划时歪打正着的明智。
当初选择从圣地亚哥开始旅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即便途中有些变故也能在最后及时赶回哈瓦那登上返程班机。现在看来,如果从哈瓦那开始旅行,见与不见,Jose先生们就在那里。那样的三天过后,俺还能怀着敞开的心灵与特立尼达、圣克拉拉以及圣地亚哥那些淳朴的古巴人交往么?
不管怎么说,最终的旅程就是这样。没去成关塔那摩,但因此遇到了Armando大爷。不要说提前了一天,哪怕早或晚五分钟可能都不会这样,但就这么遇到了。大爷不大会用英语写作,回国之后到现在,小姑娘Elien的妈妈Sady一直在通过email与俺联系,不时通报些他们家中的情况。去年秋天,又给大爷一家寄了些东西,Sady则回寄给俺几种古巴咖啡以及Elien画的画。听说Armando大爷最近也写了一封信,刚由Sady翻译成英语,目前正在邮寄途中。
想着快点儿去吧,想着抓紧时间多看一点儿吧,想着快点离开吧。但何不慢慢来,不要急,你知道一切都会有尽头。
13.
2010年8月收到的小姑娘近照,长大了不少
14.
15.
向东飞行天黑得快
经过582天,俺算是整完了这17万字。说实在的,没过日子的心坚持不下来,至于有多少图片就不数了。要是没有去年照顾四只小小猫的那段日子,古巴游记能提前很多时间完成。不过,古巴或者小猫,都是一段不可复制的经历,也是俺愿意与大家分享的快乐。慢一些却多许多,何乐不为呢。
16.
插播一张小猫满月照
圣伊菲赫尼亚公墓——726历史纪念馆——格兰希塔希沃内——莫罗城堡——圣地亚哥旧城——格瓦拉墓——圣克拉拉旧城——Armando大爷家——装甲列车——圣克拉拉晚间的群众歌咏活动——圣克拉拉的早上闲逛——马约尔广场——圣三一教堂——殖民地建筑博物馆——浪漫博物馆——圣弗朗西斯科·阿西斯古修道院——圣烛节圣母教堂——马约尔广场的火烧云及之后的闲坐——特立尼达早餐前的闲逛——糖厂山谷——特立尼达新市区——市历史博物馆——再次进入浪漫博物馆——“拉坎昌查拉”酒吧——去往哈瓦那的巴士旅程——科希马尔渔村及露台餐馆——瞭望山庄——革命广场——何塞·马蒂纪念塔——国会大厦——华人城——普拉多大道——防波堤日落——大教堂广场的芭蕾——卡瓦尼亚要塞的晚间炮声——防波堤的早上——革命博物馆——兵器广场——小神庙——总督府——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和修道院——朗姆酒博物馆——岁月广场——两世界旅馆——二过大教堂广场——卡瓦尼亚要塞——革命广场切的晚间面孔——美国利益代表处——哈瓦那大学——莫罗要塞——拉蓬塔要塞——三过大教堂广场——五分钱酒馆
170小时,50多个主要驻足点,想想就累吧。但穿插着各色人物和几顿大餐就生动轻松多了。在旅途前后还认真系统地学习了格瓦拉、卡斯特罗、海明威这几位爷的事迹,了解了大航海时代的些许历史和新旧世界的纠葛,收获是巨大的,累累腿儿是多么地值得。
如此这般赶场,主要是觉得大概此生只有这么一次机会亲临古巴,当时离开的时候想的也是以后没必要再来了。但现在俺的想法倒是有所改变,比如说,要是谁计划去古巴玩,想请俺随行导览一下——如果您全程食宿路费全包,在俺说去哪儿就去哪儿、俺说住哪儿就住哪儿、俺说吃啥就吃啥、俺走累了您背着的情况下,俺还是愿意原则上考虑重返古巴一游的……
古巴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了季的清香,值得一去的,您考虑考虑,再说俺也不沉。
哈瓦那飞伦敦总共不到九个小时,而五个小时的时差使其成为了一个夕发朝至的旅程,格林威治时间6:45在伦敦降落,正好省了一晚的住宿费。
古巴时间19:00,开饭了,此时窗外一片漆黑。
身下三万英尺是茫茫大西洋,温习了一下下飞机后在伦敦一天的计划之后,终于可以睡会儿了。请允许俺再次引用一下当年大学同宿舍兄弟的名言:“俺也是人啊,俺也需要休息。”
20. 古巴时间20:40
21.
22. 1:00进入英国本土
23. 向东飞天亮得也快
就在这迷迷糊糊半梦半醒中切换回伦敦时间吧,早上6:10,飞机迎着天边的曙光飞临英国本土。6:50,一阵颠簸过后,俺回到了阔别8天的Gatwick机场。
24.
格林威治时间6:50
窗外雾气蒙蒙,橙色的灯光映衬着这蓝色澄明的清晨,光看一眼就能感到那片初冬清冷的寒意,但内心却感到安稳——俺和英国彼此没啥交情,但这里的服务设施毕竟要完善很多,旅途中的不确定性就会因而减少一些。对一个旅人来说,在有些厌倦了热带风光和殖民地风情的时候,面前适时切换成维多利亚场景也是蛮不错的。
27.
一片奇幻清冷的蓝
下了飞机,走啊走,走啊走。持英国、欧盟国家、欧洲经济区和瑞士护照的旅客早早进入一条特殊通道走人了,其他国家的人们还得往前走啊走,走啊走。
来到通关大厅填表、排队,本来排在中间的位置,但海关大姐好容易见到一个去古巴的中国人不禁要格外盘问一下。于是最后,整个大厅就剩俺一个还没出关的了,可能也该下班了,也可能实在没啥问的了,于是大姐在护照上敲上了章。面对她的种种疑问,俺保持了认真严肃的态度,毕竟当时俺没有即刻重返古巴的打算……但俺仍不禁要感叹一声:大姐啊,俺觉得您就是闲的。
32.
路途很长
33.
英国、欧盟国家、欧洲经济区和瑞士护照通道
34.
其他外国人要走的海关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