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巴哈瓦那自助游西班牙大炮旅游 |
分类: 古巴行记—哈瓦那 |
观看卡瓦尼亚要塞的晚间鸣炮仪式,是这匆匆一天中的最后一个节目,而这晚餐后的小小消遣在时间与金钱方面的耗费可是不折不扣的。要塞白天的参观门票是5CUC,18:00之后因为有鸣炮仪式,票价涨到8CUC。现在已过晚上8点,看完鸣炮就该回旅馆了,只能明天白天再来参观要塞本身。两项活动为何不能并在一起呢?因为明天晚上另有安排,而且时间宝贵,不可能从下午一直耗到21:00等鸣炮。所以,只能在这会儿花8CUC去听个响儿;所以,这又是一个以金钱换时间的典型例子。
要塞位于哈瓦那湾对岸,只能打车走海底隧道。大教堂广场外路边有一排国营出租车正在候客,过去问问价,司机伸出一巴掌,俺点头上车。时间不早,语言不通,俺也无心再去讲价,不太离谱就行。
大教堂与卡瓦尼亚要塞基本上隔湾相对,直线距离大约650米,绕行海底隧道使路程多出数倍,但不足十分钟也到了。此处纯属景区,晚上出租车甚少,为了不至于走回对岸,下车前俺试图让司机领会俺的包车意图。一通热烈的互相比划之后,他明白了俺的意思,俺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夜间鸣炮之后会有很多出租车在要塞门口候着,所以不必包车。
1.塞外明月高悬
2.要塞外围入口
3.要塞的工作人员都穿着18世纪的西班牙军装
4.还要经过一条干壕沟才能进入要塞内部
5.
要塞占地甚广,出于防御的目的,兵营、库房、防御战壕层层叠叠,绕到濒临哈瓦那湾的炮台也得花些工夫。
炮台附近此时空无一人,于是先到周边的一些展室随便看看。不想这一看倒留下了遗憾——10分钟后再回炮台时发现已经挤不进去了。
8.要塞中的小礼拜堂
9.
12.
14.
人群挤在大炮附近拉起的铁链两侧等待着,忽听远处传来高亢悠扬的歌声。大家循声看去,一个头戴旧式军帽、身着洁白服装的人高举着火把走来。这位是打前站的,待他点燃大炮四周的一些火种罐,另一个方向的远方有军鼓响起,一队身着18世纪西班牙军服的士兵款款而来。
(歌声)
15.那个来打前站的人正在点火
16.两边挤满了观众
17.
至少两个世纪以来,这个场景每天晚上都会准时上演。当年的晚间炮声有其实际用途,它宣告着一天的结束。随着大炮轰鸣,哈瓦那湾水道入口的一道长长铁链被拉起,船只禁航,城门落锁。
如今,鸣炮仪式已化作一个旅游符号,但似乎也没那么简单,至少它总能让人想起一个海上霸主的昔日辉煌。还记得爱丁堡城堡每日13:00的鸣炮仪式么,有些国家就是喜欢用大炮说话。而不幸与可悲之处在于,几千年来,人们经常需要这么说话彼此才听得进去。
18.
礼炮兵们在大炮后短暂整队,然后各就各位。这是一门古老的前膛火炮,真正使用时需要从炮口往里面装填那种实心金属圆球炮弹。现在虽不用实弹了,但程序仍然一丝不苟,两个人操起一根长长的清炮杆动作夸张地清理炮膛,然后换两人上来装填似乎是个软木塞似的东西,并用一根长杆伸进炮膛压实。接着,有人在大炮后部安装引信和点火绳,最后,上来三人抬起炮口。
一阵密集的鼓点过后,全场鸦雀无声,炮手高举起火种。队长一声令下,炮手点燃引火绳,眼看着嗤嗤作响的火蛇钻进大炮,炮口随即喷出火光。
22.
23.开始操炮
24.先清理一下炮膛
25.塞软木塞
26.很卖力气
27.准备引信
28.打通鼓营造下气氛
29.抬起炮口
30.
31.“团长,打一炮哦?”
32.开着闪光灯很难抓住大炮轰响的瞬间
一声巨响过后,四周恢复了平静。大炮归位,炮兵们敲敲打打地列队离去,围观的人群随之散开,俺也该抓紧时间回了。
33.收拾收拾准备撤
34.
38.此时的防波堤大道灯火通明
39.有好几个外国的节目组来拍摄鸣炮仪式,这位大叔戴了个连着眼镜的假胡子
40.成堆的炮弹
41.又一个节目组
42.人们纷纷离去
人们大多是自备汽车或是乘旅行社大巴来的,因此要塞门外等待客人的出租车并不多。正有些着急,忽见路边停着一辆带出租车顶灯的黑色奔驰,一老一少在车边聊天。过去询问,年长者得知俺去Victoria旅馆,开价6CUC。与来时的5CUC车费相比,这倒一点儿不多,再说还是辆挺新的大奔。
俺上车后,一老一少也都上了车。车子起步,二人边开车边聊,这明显不是一次通常意义的出租车之行,但看看二人的举止装束和这车,倒也没啥可担心的。俺估计,这二位是在回家路上顺便拉个外活儿。
21:26,大奔停在Victoria旅馆门前,回到房中刚好21:30。早上俺是09:15乘车出发的,这12小时实在是够丰富和紧凑。
43.Victoria旅馆门前
44.客房服务员的作品
明早太阳照常升起,奔波仍将继续,没有广告,不要走开。
关于前膛炮的使用与威力,请参考这段很牛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