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巴自助游特立尼达西班牙糖厂山谷摄影世界文化遗产旅游 |
分类: 古巴行记—特立尼达 |
7:35回到Casa房间,女主人随即来敲门。早餐已基本备好,只待俺回答一下几成熟,荷包蛋便可下锅了。早餐品种还是很丰盛的,由于计划免修午饭以及晚上十点才能到哈瓦那,更得往死里吃才行……
头一天已经与女主人说好,她帮俺叫出租车并向司机交待路线。8:10车来了,在女主人的翻译下事情简单了许多:25CUC包车去糖厂山谷,回来时把俺放在特立尼达新城的银行门口——因为俺在圣地牙哥机场换的CUC所剩不多了。
1.Casa小院的明媚早晨
2.早餐还是很丰盛的
3.特意请教女主人,她说这是Guayaba,后来查字典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番石榴
4.在客厅等出租车
5.女主人在向出租车司机交待俺的行程要求
6.
车子很快便出城驶上了省际公路,源源不断的蓝天白云下,晒得发亮的水泥路面被不断抛在身后,两旁掠过深浅参差的绿色,所有植被都保持着它们的原生姿态。司机打开收音机,“Unchained
Melody”不羁的旋律喷涌而出。不断前进着却不见尽头,也不知哪里是尽头,此时真真有种人在旅途的欢欣。
途中视频片断:
Lonely rivers flow to the sea, to the sea,to the open arms of the sea,不过,此时的车子正朝着内陆开。“糖厂山谷”距特立尼达市区12公里,学名叫作“Ingenios山谷”,由三个连贯排列的小山谷组成。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这里是古巴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270平方公里的山谷中一度有70多家原糖生产厂,有超过3万名奴隶在工厂和种植园里劳动。
11.
12.带拖斗的老爷车
13.能有效对付古巴艳阳的挡风玻璃
西班牙殖民者为美洲带来了甘蔗和制糖工业,同时也带来了美洲土著难以抵御的天花病毒。在那个时代,死在病床上的印第安人远远多于死在战场上的,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的200年里,印第安人口剧减了95%。在高强度劳动与传染病的双重折磨下,土著奴隶供应量日益减少,殖民者很快不得不从非洲引进黑奴来从事蔗糖生产。19世纪初欧洲兴起了废奴运动,古巴虽然地处偏远,但黑奴的获得也逐渐变得很困难。
另一方面,19世纪起,欧洲本土开始大规模种植甜菜,古巴蔗糖的欧洲市场竞争力因此大减,美国成为主要销售市场。与此同时西班牙政府反而增加了针对古巴糖贸易的税收。一减一增的结果是引发了古巴经济危机,蔗糖价格暴跌,大批商人破产,继而又导致古巴爆发了政治危机和独立解放运动。
直到如今,蔗糖工业仍是古巴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但特立尼达与糖厂山谷从19世纪60年代古巴遭遇经济危机之后便一蹶不振。特立尼达与糖厂山谷已成为人类历史中的独特一页,1988年,这两块活化石被一并纳入了世界遗产行列。
14.
15.山坡两旁是甘蔗田
和特立尼达旧城相同的一点在于,糖厂山谷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座高塔。那七层高塔建在圣路易斯山谷的伊斯纳加庄园里,虽远远不能通天,但这塔一度也是古巴的最高建筑物,从今天的卫星图片上看去也是相当醒目的。
车子在公路上跑了有一阵子,俺一直左右张望着,但丝毫不见高塔的踪迹。这时出租车方向一转驶上了一个山坡,没走多远便到了坡顶。随司机下车,沿着他指示的方向看去,原来这里是一个观景台,辽阔的甘蔗山谷正摆在面前。
山坡上清风徐徐,远比公路上来得舒服。欣赏层层叠叠的绿色之余,不免还有些感念司机的厚道,因为在此之前俺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观景处。
16.坡顶观景台
17.俯瞰糖厂山谷
点此看大全景图
18.
19.观景台有个小型游客商店
20.投币望远镜
21.甘蔗榨汁机
22.马蒂无处不在
23.一条小道曲曲弯弯, 弯弯曲曲通上了高山
24.左边这位就是出租车司机
25.一丛丛甘蔗
26.再次启程
27.
30.切也无处不在
停留片刻继续上路,又过了十分钟车程,车子来到一个村落,一片平房后面露出一角早已在图片上熟悉的高塔,又一次人在画中游活动即将开始。
31.高塔在望
32.伊斯纳加庄园到了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