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文化与制度——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4-核心价值观

(2020-09-11 23:14:11)
标签:

制度建设

制度流程建设

职场感悟

分类: 制度流程建设

核心价值观:大河有水小河满

 

如果说愿景是企业与人类(或客户的客户)的对话,使命是企业与客户的对话,那么核心价值观则是企业与员工的对话。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各不相同,思考和行为模式也各异,企业若不建立一套思想和行为的语法系统,大家在一起就很难高效的分工合作。核心价值观就是这样一套语法系统,借由核心价值观的教化作用,唤醒员工的心灵,让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企业期望。

员工为什么愿意被教化?如果教化不能给员工带来好处,教化将不可能有效。管理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利益是员工生存的机会,也是员工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的原因,因此企业不应教化员工通过放弃个人利益来服从组织利益。比如“不计个人得失”之类的教化,可以说基本起不到多大作用。按照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观点,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前文我们也说道,利己是人的自然属性,所以只有顺应人的自然属性,予人更大增值和更多实惠的教化,才会被他接受和内化。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着力于此,它算的是利益账,他并不直接影响员工的利益,而是抄底去影响员工对利益的看法,从而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利益观。

我们不妨以华为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和坚持自我批判)为例,来看一看其中的算帐过程。

以客户为中心的算账逻辑

客户是企业价值之源,只有客户感觉到价值剩余才会选择买单。蛋糕不是企业从客户那里抢来的,是客户心甘情愿地从它的大蛋糕中切出来的,所以客户利益和企业利益本质上没冲突,要把矛盾对立转变为矛盾统一,实现与客户的共赢。只有把客户的蛋糕做大,企业的蛋糕才会跟着变大,企业要设法助力客户的商业成功。

总而言之,为客户创造价值,就是为企业自己创造价值。一味强调为企业和个人创造价值,忽略客户价值,企业和个人价值也就失去了根基。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不过是把天平往客户那边倾斜了一些而已,即便华为提出“以宗教般的虔诚对待客户”,也没见华为员工因此完全不顾企业和个人利益。

以奋斗者为本的算账逻辑

企业为客户价值,就必须讲效率;讲效率,就必须崇尚强者;崇尚强者,就必须把发展机会、激励资源向奋斗者倾斜。结论就是,企业要建立不奋斗、没有交换价值的员工就没有出路的机制。

长期艰苦奋斗的算账逻辑

企业长期生存是员工可获得持续生存资源的基础。企业要长期生存,不仅当下要创造价值,还要把一部分当下创造的价值转换为长期生存能力。生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挑剔的客户,激烈的竞争,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和未来,不断上升的社会成本,人才的吸引和保留,内部熵增,员工成长的冲动,等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足见企业生存压力与日俱增。让员工感同身受的认识到企业要实现商业成功,唯有长期艰苦奋斗,企业不能变成老员工休息的地方。当然,这里的“艰苦”特指思想上的艰苦,即通过创新和创造性的服务产出高价值。

坚持自我批判的算账逻辑

趋势的转变是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企业不能做昙花一现的英雄。成功是面向过去的,过往的成功不是未来前进的可靠向导,所以企业要谨防经验主义。只有自我批判才能自我进化,企业不能刻舟求剑,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对业务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自我批判不是自我否定,而是不断扬弃和成长。开放、包容、实事求是才是自我批判的前提,要营造包容试错、不容犯错的文化,鼓励经过组织确认的大胆尝试,允许偏差,在不完美中无限逼近合理。因此在华为看来,自我批判就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战略储备。

此外,核心价值观也可以看作一种利益上的合理安排。以客户为中心,是客户与企业之间利益的合理安排;以奋斗者为本,是做出不同贡献的员工之间利益的合理安排;长期艰苦奋斗,是员工与企业之间利益的合理安排;坚持自我批判,是企业短期与长期之间利益的合理安排。企业只有把各种利益关系安排好了才能焕发活力

总之,核心价值观是对“以利他的方式利己”思想的具化,他最后留给员工的是一种心理契约——大河有水小河满。人类价值浩如烟海,客户价值是江河,企业价值是湖泊,员工价值是径流,每个人即贡献人类价值,又共享人类价值。

 

以上,摘自胡赛雄著作《华为增长法》。

 

关键词:教化  利益

教化。核心价值观是企业与员工的对话,对员工具有教化作用。员工为什么愿意接受教化?因为从接受教化中能够实现其梦想和利益。核心价值观算的是利益账,尽管不直接影响员工的利益,但影响的是员工的利益观。当然,既然是教化,就有接受的,也有不接受的;既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既有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也有阳奉阴违、说做迥异的。教化,取决于教化者,而不是被教化者,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明白。

利益。这是本节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的商业往来,皆源于利,这里面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利益。物质利益,如工资、利润;精神利益,如个人的追求、理想、抱负,社会认可的身份、地位、赞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融合物,是各方利益的合理安排。抛开利益,谈理想,谈精神,是在强奸人性,也是缺乏甚至泯灭人性的表现。在经济组织中更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