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孩子犯错让孩子收拾残局学习新技能阴影 |
分类: 浅谈我见 |
长大成人直至为人父母,再回首童年时光,还能清晰记得的常常是一些感受,而不是具体的事件。小时候,一旦犯错便是不问青红皂白的一顿胖揍,不管是和小伙伴产生矛盾还是自己不小心犯错,以致到如今印象最深刻的是:犯错后如何躲避家长的那些细节。
儿时的“阴影”,不想在孩子身上延续
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玩的时候,自己跑的太快,摔到石堆上,半边脸完全被擦伤,渗着血。咬牙忍住不哭,四处躲避,直到夜里睡觉被母亲发现。还有一次是小伙伴们一起玩,堂妹从高处跌落到海蛎壳堆上,一大群孩子护着满嘴血淋淋的堂妹躲到有个父母不在家的小伙伴家里,那时候不懂任何急救常识,只是用井水不停的清洗伤口,也是到夜里才被大人发现。
史蒂芬·葛雷母亲的机智,让我深受触动。
待自己为人父母后,我一直希望的是,不管孩子犯什么错误,当她惶恐无助的时候,能想到父母是可以依赖的,而不是诚惶诚恐的害怕被发现,被责骂,被嫌弃……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家人的态度我尤其重视。虽说现在的家长大部分不像我们父辈那样,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处理孩子犯错,但还是会经常看到孩子不小心犯错的时候,家长好一番数落,然后骂骂咧咧的给孩子收拾残局……
史蒂芬·葛雷母亲的机智,让我深受触动。
记得很早以前有看过关于史蒂芬·葛雷的故事,他回忆小时候有次自己在冰箱拿了一瓶牛奶,然后不小心打翻的情景。他的母亲看见了说:哇!你制造的麻烦可真是棒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汪牛奶呢!哎,反正奶瓶已经摔碎了,那么在我们把它打扫干净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
多么佩服这位母亲的机智,我们都知道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多的责怪都无法让事情重来一次,那么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样的错误呢?其实,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当然,不责怪不表示要完全的忽略错误,待史蒂芬·葛雷在打翻的牛奶中玩了几分钟后,他的母亲又说:你知道,今后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必须要把它打扫干净,并且要把每件东西按原样放好。那么你打算怎么收拾呢?我们可以用海绵、毛巾或者是拖把来打扫。你想用哪一种呢?我选择了海绵,我和妈妈一起把那满地的牛奶打扫干净了。
是的,让孩子收拾残局,或者我们一起帮助残局,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如何去承担,做个有担当的人。然后更让我意外的是,等他们收拾好后,他母亲又继续说:刚才,你所做的用你的两只小手拿起大牛奶瓶子的试验已经失败了。现在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有没有办法把它拿起来,而不让它掉下去。他很快就发现只要用双手抓住顶部、靠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会从我的手里滑掉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特别深的触动。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得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处理,但在别人的故事里却能恍然醒悟:原来,事情还可以这么处理。记得在女儿小的时候,我们也有过着急责怪孩子的时候。但你会发现:孩子刚犯错的时候,她其实自己是被吓住了,有那么一瞬间,孩子自己都呆愣住了,在这样的时候,她的内心活动其实是有内疚和反省的,而当我们开始噼里啪啦责怪的时候,孩子的防御系统瞬间开启,直接反应是如何能在家长的狂轰乱炸之下不受惩罚不受伤害。
那么,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家长应该用什么态度、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呢?
1:家长首先不要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回想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相信没有谁是不犯错就成长的。那么,淡定的面对孩子的错误,在错误发生的当下,在你厉声责骂之前,先让自己深呼吸。如果长期对犯错误的孩子大发雷霆,慢慢的孩子即使犯了错误也不敢告诉你,甚至让孩子变得胆小畏手畏脚不敢尝试新事物的性格。
2:孩子在错误发生时,他会本能的内疚甚至自责,这个心里活动能促进孩子吸取教训。当下,如果我们着急责怪,不但对事情没有正向促进作用,反而打断了孩子内心活动,冲淡孩子吸取教训的情绪,也会将孩子从心灵上推得更远。
3:让孩子收拾残局,学会承担错误。错误既然发生了,要相信责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那么请引导孩子去面对错误产生的后果,并一起去解决这个错误带来的问题。比如水洒在地上,引导孩子用抹布擦干净;比如不小心撞到人,要引导向别人真诚道歉等等。
4:利用错误,学习新技能。孩子小,成长经验太少,刚好可以利用每一次错误,让孩子去学习。比如孩子盘子打碎了,可以趁机让孩子练习怎样拿盘子才能更牢;比如牛奶瓶打碎了,可以乘机让孩子明白怎样拿牛奶瓶不容易滑……
——本文已刊登在心理育儿2016.5,切勿私自转载,谢谢~
前一篇:为什么我们给不出“无条件的爱”
后一篇:当孩子的情绪来袭,你被击倒了吗?